第二十五章,你就成为援华专家去吧(2 / 2)

“我的”“我的”

两个中年老师举着纸带上前。

“其他人,把自己的运算要求给旁边的编程员,按排队顺序。”主操作员举起纸带看了看,还行,孔的位置打得都很正。

按下开关,T50发出“嗡”的一声低沉的轰鸣。MESM的功耗是25千瓦,T50的功耗降低到5~8千瓦,虽然也是个电老虎,但好像不用专用的供电系统,把图书馆的电路加强一下就可以了。

第一条纸带喂进了计算机,不到1分钟,结果在T50的主屏幕上显示出来了。

“陈教授,您看一看,验个算,看结果对不对?”主操作员说。

陈教授打开本子看了看,又看了看屏幕。“结果应该没错,打纸吧。”

第二条纸带喂进了计算机,然后T50就嗡嗡嗡嗡,五六分钟了还在响。

“哟喂,钱教授,您这算的是什么啊,计算机都快冒烟了。”

“一个流体力学方程的解,对数值精度要求比较高,”钱三强说,“小同志,不用管这么多,你们吃的这点电费,跟我的研究比起来成本都可以忽略。”

咣咣咣,一阵响动传来,众人回头看,土木系的张老师拖着一张折叠桌和一张折叠椅,气喘吁吁爬上了楼梯,在计算机室旁边的过道安顿下来,打开折叠桌,打开折叠椅,一屁股坐下,张老师又从背包里取出书、笔记本和铅笔。

“张老师,您是要在这安家了?”

“我就在这里做设计吧,”张老师说,“设计过程中总是会突然遇到大计算量的方程,我也懒得一次次往计算机室跑了,干脆一天就泡在这儿,有什么需要做计算的,写个条儿抬腿就递交申请了。”

“张老师您在设计什么?”

“一条隧道。”

……

电子工业局。

完成制导炸弹的首试、看着T50计算机投入批量生产后,唐华回到了北京。

“北京计算机所的地址,我想还是更靠近清华大学一点吧。”唐华在地图上寻找着合适的地址。

时间进入1950年,政务院各部委、研究单位逐渐要盖一些房子来容纳新部门了。用不到四个月的时间搞出中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电子工业局,资源拨划的优先级还挺高,现在就可选址建立计算机研究所了。

“就这里,”唐华终于看到了熟悉的地名,“中关村。就这里了。”

秒定研究所地址,唐华再火速把该批的文件批完,出门就往兵工总局走。

兵工总局的局长刘鼐这两天也刚回北京,得赶紧找他商量点事儿。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