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八章,苏州之行(1 / 2)

“1950年,4月11日。”

“璇璇,我是唐华。”

钢丝录音机发出轻微的嗡嗡声,唐华每周例行地给周璇写信——当然是用录音机,钢丝卷发个包裹去上海就行。

“今天说了好多话,晚上10点才到家,累了,不想唱歌。给你弹一首歌吧。”

轻弹怀中的吉他,《追梦人》的旋律流淌出来。只有弹奏没有唱音,音乐也显得有些单调。唐华在自己的音乐声中,思绪也渐渐从纷乱平复过来。

既然问题都扎堆到一起了,那就先解决一个。自己已经改变了一部分的世界,未来总能把这些都改变过来。

……

苏州。

这次视察的最后目的地是上海,但唐华先在苏州下了火车。这里是磁性机器厂——计算机磁存储器材的生产厂。

进口的工业母机大多被运到了上海,整个产业链也分布在上海周边的长三角区域。磁存储器材的生产厂放在苏州是唐华特意要求的,苏州是早期磁存储器最佳的生产地点,没有之一。

因为苏绣。

苏绣起源于苏州吴县,产业集中分布在苏州市及周边,是中国四大名绣之首。苏绣的长处是图案秀丽、构思巧妙、绣工细致……额,这和计算机硬盘有什么关系?

“唐部长好,周秘书好,”磁性总厂的经理刘家俊客客气气地将唐华一行人迎进了工厂。

戴上口罩,换上拖鞋,唐华和周秘书走近磁芯存储器车间。

几十名女工戴着口罩在车间里工作,无人喧哗也没有轰鸣的机器,只有轻型的金属线相碰发出的轻微响动。女工用镊子夹起一个直径2毫米的小磁环,放在面前的一块25x25厘米的方形基板上,然后用镊子夹住更细的铜线,让线头从磁环中间穿过。横向一根,纵向一根,斜向一根……三度四线,这个外直径2毫米的小环,中间要穿四根线。

一个小环可以存储一个0或1,也就是1bit。25x25厘米的方形金属网上有64X64个小环,4Kbit,或者说0.5Kbyte。T50科学运算型机的存储器叠了100张方形金属网,嗯,50K大的硬盘(当内存用的硬盘)。

女工娴熟地夹环、穿针引线,方形基板上渐渐出现了一张金属丝和小环构成的小网。不过,即便是熟练的女工,一天大概也就能完成半张网的工作量。

现在知道为什么硬盘厂要放在苏州了吧,刺绣女工天然就是优秀的磁芯装配工啊。

“要注意磁芯的良品率,记住只有能交付出厂的磁芯才是你们的生产成果,如果磁芯出现一个坏点,整片都要拆解,这比重组一次更费时。”唐华说。

刘经理点头。

“工作环境保证清洁,保证采光。我看到车间都是大窗户设计,这很好,但在冬季,清晨和傍晚还是要提供照明,这关系到劳动生产率和良品率。另外中午伙食像样点、没事的时候也别麻烦女工们。做这种工作,下班后心情都比较暴躁,你履职之前应该也下车间体验过装配工的工作吧?”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