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百五十三章,变化(2 / 2)

民国文匪 奶瓶战斗机 3402 字 2021-06-20

“首先变化最大的还是大学里面的学生,我讲的东西都很浅,但是他们已经能听懂不少了。而且在提问的时候,他们也能提出一些有意思一点的问题了。虽然这些问题基本上本身就是基于错误的理解和想象的,但是科学本身就是在不断地排除这些错误的理解和想象。李,重要的不是他们错了,他们要是不错,那还是学生吗?重要的是,他们已经能够就相当高端的物理问题进行思考了,虽然他们也只是个本科生而已。这和此前我见到的中国大学生可完全不一样了。尤其是你的大学的学生,水平已经有了欧洲大学的水平了。而这还不是数学系的。这些年来,你们已经证明了,上海大学的数学,是世界最好的之一了。这和22年的时候,已经完全不一样了。

此外,在中国的街道上,我看到的年轻人当中已经有不少人眼中有光芒了。这和22年也完全不一样了。李,当年你离开欧洲,返回落后的中国,整个欧洲的科学界,都在为此而遗憾,就好像拉马努金,当他为了蔬菜回到印度之后,这真是数学界和科学界的损失。大家也担心你会像拉马努金那样……但是李,你的运气要好很多,你没有得病,你还不断地做出成果,而且你还带出了一大批有天赋的学生。所以我说你为你的国家和民族做了很多了不起的事情了。李,你让一个沉沦的民族重新有希望了。”

爱因斯坦的话让李谦忍不住有点得意。但是李谦也知道这并不是他的功劳,至少他的功劳远没有爱因斯坦认为的那样大。

“这不是我的功劳,事实上如果你在25年26年来到中国,你就会发现中国人的面貌已经开始有所改变了。这不是一个人能做到的,这是无数人不怕劳累,不拍牺牲的努力的结果。我在这当中只是做了一点微不足道的工作而已。我的一位朋友,是一位文学家。他原本学的是医学,但是因为目睹民族的麻木,于是决定改学文学,以唤醒民众。1922年,也就是您第一次到中国的那一年,他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小说集。在这部小说集的序言中,他在讲自己为什么写这小说的时候,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比喻。

他说,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但他的朋友却回答道:‘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于是这几个最先醒来的人,便为了这个希望呐喊起来了。而我,则是被他们的呐喊声惊醒的下一批人。然后,还有被我们的喊声,和敲击铁屋子的声音惊醒的更多的人。正是在所有的这些人的共同努力之下,才算是在这个铁屋子中,总算是弄出了一丝缝隙,透过了一点点的星光。爱因斯坦先生,如果你感到中国有了变化,有了进步,那是无数的觉醒者的努力,我只是这无数觉醒者中的一个而已。如果没有其他人的努力,单靠我,那是什么事情都做不成的。”

“李,你也起了大作用的,我敢说,你也鼓舞了很多的人。我和一些学生谈过,他们都是因为你的鼓励,才走上学习科学的道路的。嗯,最近我接到了南京的几所大学的邀请,我也很想去那里看看,所以我打算和你说一声,我可能要离开上海几天了。”爱因斯坦说。

“我原本也要去一趟北平呢。”李谦说,“只是要留在这里照顾你。既然你要去南京,那我们一起去?”李谦说。

“你去南京有什么事情?”爱因斯坦问道。

“有人和我合作,在南京办了一所会计学校。我要过去看看,另外我是中央研究院的院长,既然你要去南京,中央研究院自然也该给你一个邀请不是……”

“对了,你好像是有这么个头衔,但是你居然到今天才想到要让中央研究院给我发邀请?”

“这不能怪我,因为中央研究院那边基本上只有一个牌子了。因为缺乏好的实验室,所以他们都是借用我们的实验室的,所以中央研究院的理工类的人,基本上都在上海,剩下的都是文学、历史什么的了。”李谦解释道,“老实说,你在南京的中央研究院发表演讲的话,中央研究院的研究员和研究生,都要坐着火车和你一起从上海往南京跑。我要是主动给你发这个邀请,他们一定会以为我是和铁路那边达成了分赃协议呢。”

“李,如果真的像你说的那样,那我也会这样想的。”爱因斯坦哈哈笑道。

“对了,爱因斯坦先生,南京就是毛蛋的故乡。怎么样,现在有勇气去尝试一下吗?”李谦突然笑道。

“离我远一点,你这个魔鬼!”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