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三章,敲警钟(2 / 2)

民国文匪 奶瓶战斗机 3135 字 2021-07-22

对于李谦的这个要求,得了好处的苏联方面自然也不能拒绝,于是苏联那边就让莫斯科大学和列宁格勒大学的教师们自愿报名,愿意去支持李谦的上海大学陕西分校的,可以来报名,苏联政府表示,参与过这一行动的教师,今后在评等级和晋升工资的时候给与一定的优先,同时国内的工资继续发,而他们在中国获得的收入不需要上缴国家。(但事实上,苏联政府在他们回国的时候,还是强行将他们带回来的美元按照国家定价换成了卢布。而苏联的国家定价和黑市价有很大的差距。)

从宏观上来说,苏联的经济形势在整个世界范围内都是非常好的。但这只是宏观上的,因为高投资率,高积累,所以真正能分配给每一个人的收入其实还是相对有限的。再加上苏联又是一个“工人阶级的国家”,所以工人的收入是必须要有保证的,至少应该比资本主义国家的工人强呀。而且“任何工作都没有上下之分,只是社会分工的不同”这一理念也是社会主义国家的政治正确。既然“劳动没有贵贱之分”,那么劳动报酬自然也不应该有贵贱之别。所以苏联的工人们的收入在相比欧美的工人,尤其是现在大危机状况下的工人,那是相当的不错的。

然而苏联并不是一个富裕的国家,沙皇俄国时期,俄国就是欧洲国家中的穷光蛋,一战还闹出过几个士兵一条枪的笑话。一战后,苏联又经历了时间不短的内战,原本不多的家底又损耗不少,这几年虽然进步很快,但是总的积累还是远远不如欧美的资本主义大国的。在这样的情况下,虽然没有资本家拿大头,但提高工人福利待遇也是相当大的经济压力,好在“劳动没有贵贱之分”,所以大学教授也不应该比工人工资高太多。

这样一来,原本在社会中属于上层的人,如今却成了“平等的一员”了,所以苏联的“知识阶层”还是有点小落差的。如今有了这样的一个挣钱的机会,再加上还能升级别,涨工资,一些已经有成就的大家倒也罢了,那些小讲师助教中,有不少人对此都非常感兴趣。李谦原计划从苏联这里弄个十来个人回去也就不错了,结果最后报名的足足有一百多。

李谦在苏联待了两个月,原本按照苏联人的意思,他们还想要让李谦在苏联多待一阵子,因为好多事情还没有弄完呢,但是从中国传回来的一些消息却让李谦在苏联待不住了。

首先是和日本相关的事情。罗斯福上台之后,在有关伪满洲国的事情上相当强硬,据说日本人在和美国人秘密谈这个事情的时候,罗斯福要求日本全面开放满洲,美国在满洲必须拥有和日本同等的权利。而即使日本同意了,美国也不会承认伪满洲国,最多只是承诺不会直接支持满洲的抵抗力量——这不是空手套白狼吗?

而且日本人也很清楚,如果真的开放满洲,就美国的生产力和日本的生产力的对比,在满洲进行“公平竞争”,那就是让婴儿和壮汉竞争,日本人好不容易凭自己的本事抢来的满洲,难道是为美国抢的?所以罗斯福的“无理要求”当然被日本拒绝了,然后呢,罗斯福就公开表示美国绝不会承认伪满洲国,并谴责了日本的侵略行为。

美国不是国联成员,但是美国作为世界第一工业大国,以及并列第一的海军大国,在世界范围内的影响却是相当大的。有了美国的表态撑腰,国联的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也跟着强硬了起来,他们和美国保持了相似的态度:除非满洲我们大家分,而且我们分大份,否则我们就要主持正义——当然是口头上的。

这种平白要求分一杯羹的做法,当然被日本人拒绝了,于是国联在磨磨唧唧地对李顿报告审议了许久之后,便给出了结论:日本是侵略者,应该受到谴责。

日本呢,便以退出国联抗议。在退出后自觉没有约束,便进一步开始在平津一带制造事端,拉拢了一些汉奸,要搞什么“华北自治”。

常凯申这个时候正在准备他的第五次围剿,为了这次围剿他可是下了好大功夫的。在此前的失败之后,常凯申意识到,他手下的将军,尤其是他信得过的将军,大多在军事上都是笨蛋——越是信得过的,便越是如此——而那些公认会打仗的将领,又大多不可靠。

在常公认真地研究了他的偶像——曾剃头的战略思想之后,常凯申决定要采用“结硬寨,打呆仗”的战术,而他的军事顾问团也给他推荐了一战式样的壕堑战,堡垒战的战术思路。

常公觉得这个思路很不错,很适合不会打仗的KMT军队。只是这种打法很费钱,所以筹备起来,很要花一些力量——而这个时候日本人又打来了。常公便一边让人和日本人谈判,看能不能“用空间换时间”,一边加紧准备。据说他已经打算再签一个卖国条约了。

李谦觉得这个时候他一定要赶回去,要给常凯申尽可能的捣乱。不过回去之前,他还要想办法再去见一下斯大林,最好能让斯大林先给共产国际的家伙敲个警钟。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