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回乡探亲(2 / 2)

缅甸风云 汉客 4704 字 2021-04-11

“让他们笑,我儿子出息了,要回来找他们了!”

彭丽坤没让林老头说下去,拉着儿子衣袖,“回家,妈给你你煮饺子吃。”

“哎!”

此刻,啥都不想,林智贤就想吃那碗香味扑鼻的饺子,已经十年没吃到妈妈做的饭了。

吃过饭,彭丽坤不让儿子帮忙,林智贤只好陪老爸下象棋。心中有事,又怎么安心下棋。

“爸,你恢复工作了?”

“是的,我回物理系任教。可是连学生都没有,没法工作。”林家明甚是淡漠。

彭丽坤放下抹布,“要我说就别急着开课,先把身体养活了。”

林家明这回急眼了,“都耽误十年了,再不开学,国家人才就断档了!”

“那是上面考虑的事,你急啥?万一又搞事呢?”

未发生的事,林家明没法反驳,毕竟学校还是两套人马办公,当年的一些人还在。

林明贤给父母倒茶,“现在主管恢复教学的是谁?”

彭丽坤没好气的说:“是郑老头!”

屋外传来爽朗的笑声,“彭老师,我俩同年的,我老你也老。”

进门后,郑明德上下打量一遍林智贤,“小林,你变化真大,差点没认出来。”

彭丽坤给他搬椅子,“没认出来更好!”

儿子刚回来,还没坐热屁股,她不想有人打扰一家人团聚。

得到父亲提示,林智贤笑道:“郑校长,你老人家耳朵真灵!”

“能不灵嘛!学校就等你的项目下锅。”

除了要给上级拨款外,复学后他没有做出真正的政绩。

月初上级发文,要求有关大学和设计院群策群力,共同设计新式水泥生产线。

这是和国外共建的项目,资金肯定少不了,得到消息后,郑明德如获至宝,若是抢下项目,不止能擦亮理大招牌,更能获得一笔资金。

有额外的现金来源,不用再求着上级拨款,近些天每日去市委、省委要饭,老郑早就厌透了。

四人坐下喝茶,郑校长转来转去,都想把话题转移到项目上。

刚回到家,林智贤不想谈工作,只想好好享受亲情,所以避而不谈,一点口风都不露。

知事不可违,郑明德没多待,一壶茶喝完就告辞。

一家人送走客人,彭丽坤笑骂,“郑老头真是聪明过头,该吃瘪了吧!”

说完一句,她回头担忧的问:“儿子,不影响你正事吧?”

林智贤握住母亲的老手,“妈,我自有主张,正事哪有在家里说的。”

在郑校长眼里,水泥项目是块大蛋糕,在军区眼里,何尝不是一个诱饵。

钓鱼不能急,要慢慢的来,等鱼儿集在一起,着急的要吃时,再收杆最好不过。

如果只是喝一杯茶,甲方就将底细和盘托出,那才是大傻子。

这次理大不出血,休想从他嘴里套到半分消息。

要吃蛋糕,那就拿点真东西交换。

“政委,回家的战士,最远的也该在火车上了吧?”

李国成惬意的喝口茶,“送上火车了,不过路途遥远,要几天才到家。”

这年代,滇省铁路只有成昆线和贵昆线沟通内地。

回家最远的孙国立,要回到临安,预计3天3夜才到,若是火车遇到滑坡等意外状况,时间更长。

滇南通往祖国腹地的交通,要到九十年代才能改善。

很长时间内,西南三省以外的知青回家,都将是一场耗时耗力的长途跋涉。

“政委,你说我们修个机场怎样?坐飞机回家快多了。”

李国成给一个大白眼,“张大司令,你喝多了?你有飞机吗?机场修好了,给缅军起降?”

张扬不觉得打脸,“不想怎么可能实现?反正,机场我早晚要修。”

建个小机场,没啥难度。目前最大的难题,无非是无法保证领空安全。

缅北战局稳定后,缅空军恢复战备巡航,以密支那空军的单薄实力,只做到一星期飞根据地一次。

虽然不会影响根据地的建设,但要建机场那就过分了,会让敌人炸毛的。

早在十月,张扬就组建防空武器小组,预研地对空导弹。

可惜根据地人才储备稀少,张扬前世又没接触过导弹,所以研究进展缓慢,还处于图纸阶段。

不过香江办事处,已找到门路,即将获得红眼睛导弹。

若是获得一批地空导弹,根据地的防空能力会大大提高,有了实物,也利于研发小组山寨,乃至改进。

机场总归要建的,现在先做气象资料收集、前期勘探等工作,免得要建时手忙脚乱。

作为土共的继承者之一,张扬善于超前规划,更善于将设想落实,一一去实现别人所说的不可能。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