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饭馆和私人经济(2 / 2)

缅甸风云 汉客 3496 字 2021-04-18

张扬微微点头,他知道这人,“那明天,你和他来旅部,说说马帮的经营思路。”

老蔡大喜,这事有门,“我和山标一定到!”

回到旅部,张扬感叹道:“这才一年,根据地就有土豪了!”

谢和华笑了,“土豪的标准是多少?”

张扬歪着头想了想,“怎么也得有三五千元?”

九旅的军人、公务员有六千多人,平均月薪七十多元,因为食宿不花钱,年结余超过一千元的人,不在少数。

又因去年年底,旅部补发一大笔工资,一千多人存款超过三千元。

大家都把钱存入财政局下的银行里,张扬知道大体的存款数据。

谢和华伸出八根手指:“老蔡的钱,起码这个数。”

“八千?!”张扬不由得惊呼,“他怎么积攒的?”

“开船,运货的呗!”

作为九旅的老朋友,老蔡赶上每一波发财机会。

初期,他给九旅撑船,送人运物资,通过收路费,有了原始积累。

雨季,根据地缺肉食,向渔民收购大量渔获,老蔡是渔家,抢占先机,成为捕鱼第一家。

根据地推出水泥船时,坚定跟着九旅走的老蔡,第一个买船,有了“大船”后,他开船踏遍瑞丽江支流,运回大量物资。

他在河运高峰期时,旗下有大小6条船,每条船每天都能赚50元以上。

弃船上岸,光卖船就赚了一大笔钱。

开饭馆,又让老蔡成为头个吃螃蟹的人。厨艺好,做酸菜鱼是一绝,生意自然是络绎不绝。

直到这个月,木姐开了第二家正规饭店,才终结老蔡的独门生意。

谢支书兴致勃勃地算着老朋友的发家之路。

“要不是爱出风头,根据地出了新产品,老蔡就抢着第一个买,不然他早就是万元户了。”

张扬扑哧一笑,“那他得盖个大院子,才放得下那么多东西。”

目前,根据地出产了农具、五金等小工具,林林总总几十种,自行车、板车、斗车、实验型小耕田机,占地也不小。

随着工业项目的投产,以后出产的大家伙会越来越多。

谢支书笑道:“人家精明得很,用不上的,早就转手卖掉了!”

张扬哑然一笑,老蔡在第五层,想得比自己多。

谢和华正色道:“你不怕变色?”

张扬摆手道:“没到那步,生存依旧是首要任务。要破开敌人封锁,必然要壮大私营经济。”

军政府将国有化运动贯彻到底,完全杜绝个体经济,导致国内黑市盛行。

打出个人经济旗号,是打败缅当局经济政策的一大利器。

自身所需的玉石资源,需要马帮等非国营经济主体输送。

同样地,根据地向外输出工业产能,除了自营马帮,大小商人更不可忽视。

为了发财,小商贩的积极性是无穷的,而且他们壮大的速度非常的快,无数的蚂蚁足以咬死大象。

根据地的经济政策,内外一体,培育个体经济,先从内部做起,树立典型,“先富带动后富”。

张扬又道:“老蔡富了,该收税了。”

“税务局都没有,还是得制度先行啊!”支书不经感慨。

“老李不在,工作进度慢了很多。”张扬摸摸头,他体会到政委脱发的痛苦了。

“早该成立的,木西公司的营业税,直接交给财政局,这哪像话!”

支书批评民政部的工作,张扬认真听取,当场承认错误,提出了自己的改进意见。

作为军区常委,谢和华有监督权,他指正民政工作,是分内之事。

张扬作为民政部代部长,按组织制度,就要耐心倾听,给出具体的整改办法。

这是政治工作的一部分,并不影响情谊。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