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技术学校(2 / 2)

缅甸风云 汉客 4285 字 2021-05-04

今年就不一样了,都有准备的前提下,大家的起跑线差不多,谢和华对此有些担忧。

“九旅知青在学校统一复习,每天做题不断,优势依旧明显。”

对于木姐中学的教学水平,张扬很有自信。

内地知青还处在自己复习的状态,更多的是靠个人才智,是单兵作战

九旅知青却如后世的高考复习班一样,日日埋头做题、听错题讲解,是集团军协同作战。

对比两种模式的效率,优劣显而易见。

“我更担心自家大学生被挖走!”

根据地首批大学生已入学3个月,他们散落在祖国的大江南北,九旅实在是鞭长莫及。

旅部承诺不强求大学生毕业后回根据地,不对他们做人身限制。

但自家白菜跑出去被人拱了,总归有些不甘心。

谢和华苦笑道:“人才终究是为祖国培养的,肉烂在锅里,不亏!”

这也是滇省不限制缅北知青参考的原因,九旅教学再好,人才最终也是为内地所有。

“那就靠真情感动人心吧!”张扬发狠道:“送出去1个人才,我们就引进10个人才,怎么都不亏!”

人才流动是双向的,根据地是人才荒漠,流失部分知青,却获得海量的人才输入。

这买卖不亏!

滇省十年内不收回九旅的高考特权,也不禁止人才流动,每年向华夏交一个亿,张扬也乐意。

……

理城师范学校女生宿舍楼,莺莺燕燕笑个不停,尽是青春气息。

欢声笑语是别人的,只有何佳同学是悲苦的。

她埋首书信,肩膀微颤,低声哭骂:“许文,你心是不是变了!”

许文远在长安上学,两人只能通过书信倾诉相思之情。

好不容易等来暑假,何佳以为他会回根据地的,到那时就能见到爱郎,以解相思之苦。

可没想到许文却来信说,暑假要和老师一起学习航空动力学,不回根据地了!

满心期盼的她,见信时立刻给气哭了!

“佳佳,吃饭了!”室友小声的喊。

为了不丢脸,何佳擦掉泪痕,大声道:“吃!今天吃顿好的,加肉酱!”

室友欢呼起来,几人搬来书桌,组装成大饭桌,就等着吃大户。

寝室8个女生都是知青,吃饭是能省就省,吃肉的机会不多。

但何佳是特殊的,她来自缅北,那个学生眼里,神秘又富饶的革命根据地。

室友们饭票刚够用,补助金除了自用还要寄回老家,日子紧巴巴的,每天都要算着花钱。

何佳却不一样,她有工资!还是双份!

根据地出去的每个大学生都有服役军龄,能领到一份基本工资,且是每月准时发放,远在京城的知青都及时领取。

处在春保公路中间节点的理城,设有一个物流基地,每天吞吐着上万吨物资。

师范学校离物流基地不远,何佳有空就去基地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因此她又获得了一笔津贴,数额不少,每个月有二三十块钱。

这可把知道内情的室友们给羡慕死了!

更过分的是,何佳是物流基地员工,每个月还能领一份食物补助,她经常带回水果、罐头、乃至肉干。

钱多、食物多的何佳,妥妥是个小富婆。

室友戏称她是主任,待遇堪比市革委会主任。

今天能吃大户的肉酱,大家当然欢呼雀跃!

吃着饭,何佳突然放下筷子,飒爽的说:“姐妹们,我要去长安!”

许文是醉心学习,还是变节了,是要背叛革命?

她一定要当面问清楚。

室友们顿时张大嘴巴,惊呆了!

这年代出远门是大难事,花钱多、耗时长、还危险,更何况是女同志!

“何佳,你疯了?”

“我很清醒!”何佳很自信,对出行胸有成竹。

因为长期在物流基地工作,何佳知道采购团定期去蓉城,她可以申请随团北上,到了蓉城坐火车去长安,近且安全,不下火车危险不大。

听着何佳的解释,室友的担忧放下些许,反而敬佩她的壮举。

为了爱情去闯,让初代文艺青年艳羡不已。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