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木兰钢铁厂(2 / 2)

缅甸风云 汉客 4563 字 2021-05-04

如此高薪,百姓自是蜂拥而来,没有点关系的,还当不上煤厂民工呢!

每天吃三顿带肉饱饭,中午还有糖水凉茶喝,单凭吃这点,就让老百姓抢着干。

“你是九旅干部,不用替滇省人民考虑太多!”张扬瞥他一眼,暗想环境真能改变人。

林智贤长期呆在滇省,似乎更站在滇西人民的立场考虑问题。

“走吧!上钢铁厂看看进度!”

出门时,张扬又说:“钢铁项目采购完毕,你就呆在木姐监工,春城职务交给钱立。”

钱立升任第一工程团大队长后,在基建一行算是做到头了。

他主持的雷山煤矿项目,进度快,还无一人死亡,可见组织能力之强,张扬有意加加担子,让其接任林的职务。

春城特派员的工作分两部分,一是和省府打交道,顺利完成燃油、粮食等物资采购任务,另一是落实工业项目,尽快将设备和人才送回根据地。

这份工作技术含量不高,更强调长袖善舞的人际交往能力,和人打交道恰好是钱立专长。

“啊!这...”被突然的消息打击到,林智贤呆站了一会。

“你不是一直抱怨两地奔波吗?”

“钢铁厂快投产了,你就专注于根据地工业建设,做自己擅长且喜欢的工作。”

被张扬这么开解,林智贤回过神,“那挺好的!”

两人出门,直接去东北坝子上的木兰钢铁厂。

之前铁厂叫木姐钢铁厂,名字前挂木姐的单位很多,钢铁厂职工嫌名字不够特别。

工人们讨论着改名字,征询张扬意见后,正式更名为木兰钢铁厂,这名字很受女同志喜爱,大家就此改口。

钢铁厂新厂房在攀钢老师傅的指点下已建成,正在展开平炉安装的准备工作。

两人先来到西北边的炼焦厂。

新炼焦厂设在瑞丽江边,直连煤用码头,可以就近吐纳北方顺江而下的雷山煤炭。

“两个炼焦炉都建好了,总进度会稍慢于平炉复建。”

张扬:“煤炭精选呢?”

“在码头旁,洗煤、粉碎、混合等备煤作业,都在那边完成炼焦前的所有作业。”

望着高高的初冷器,张扬感慨道:“真是不容易。”

九旅上下都认为炼钢很简单,有了铁就会有钢,根据地很快就有海量的钢铁可用。

可实际上手后,才深感煤钢联合体之难,为了一座小平炉,根据地新建了钢炉厂房、炼焦厂,投资了镇安煤矿和雷山煤矿。

更有许许多多的配套系统,钢铁基地人员扩大几倍,工人数达到600余人,更有近百名攀钢亲身指导。

不断的追加投资,总耗资高达三千万!

1978年的三千万啊!

保山一年财政收入才3898万元,滇省全省收入也就11亿元。

根据地单个项目投入就相当于一个地区的年收入,可见付出之多。

高大的平炉厂房更让人震撼,门口盖布的庞然大物,就是钢厂的绝对主角-平炉。

沈孝成在一旁解释:“厂房内正在检查蓄热室、加料室等设备,预计平炉明天进场安装。”

为了更好改进平炉,而不是简单的复刻安装,九旅特意请来沈孝成。

他历任攀钢生产组长、设备处副处长、初轧厂副厂长、机动处处长,是个不折不扣的钢铁专家,且精力充沛,领导能力超强。

为了他和几十名老师傅,九旅多给了十万港币,另外附赠3个赴港考察名额。

“平炉将会做哪些改进?”

沈孝成:“第一个大改是倾动式布局,这样会大大提高出炉效率,利用系数可达6.7吨/平方米·日,出炉速度缩短到8个半小时。”

“倾动式平炉产量是多少?”

“预计日产量可达214吨,年产6万多吨。远超设计的5万吨\年。”

光明前景就在眼前,但张扬有些不满意,“有没有更大的改进?”

练手机会来了,沈孝成激动地说:“若采用氧气顶吹技术,产量能增加一倍,达到12万吨。”

张扬摇摇头,“新建制氧厂投资巨大,不做考虑。”

攀钢制氧厂事故频发,现在正请日本专家来解决泄漏问题。

九旅贸然引进制氧厂,耗资多不说,且攀钢技术不成熟,出了事故,稚嫩的木兰钢铁工人无法解决。

沈孝成不死心,还想借机搞科研试验,“炉外精炼工艺很值得探索。”

张扬摇摇头,“先就这样!以后你有任何新提议,可以来找我。”

好不容易搞来平炉,当然好用心呵护,安全生产是第一要务,可不能冒失上马新工艺。

“还要多久才能投产?”

“6月20日开炉!”沈孝成对此很有信心。

“那我就等着钢水流淌的那天,到时我为你们庆功!”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