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无人机改进(2 / 2)

缅甸风云 汉客 4482 字 2021-05-10

611没有辜负九旅,7月的第二天,原型机在巫家坝机场起飞,标志着技改的阶段性成功。

初次试飞,无人机只加载可供30分钟飞行的燃油,时间刚过20分钟,塔台就让其降落,再不降落,就要影响空军日常飞行任务了!

窦文涛啧啧一声,叹气道:“可惜可控飞行距离就15公里!今天更是没飞出目视范围。”

九旅定指标是50公里,611是专业的,将可控飞行指标提到80-120公里。

如此重要的首飞时刻,九旅当然要派出重量级人物压阵。

无人机启动布局还未优化,几乎以坠机的姿态降落。

飞机还在滑行时,王飞稍微安心,放下望远镜问道:“原型机定型了?”

窦文涛摇摇头:

“一共改造了三架火蜂,这架只搭载飞控模块,并没有试验雷达、电视摄像机、数字式程序、自动导航系统等模块。”

“后两架试验机会逐渐加载新模块,试验各模块的性能。之后,我们还会制作几架优化气动布局的自产火蜂。”

窦文涛畅想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现在只是第一小步。”

有九旅这个土豪在,611所野心很大,要研发出一款划时代无人机。

王飞忍不住吸一口,被窦文涛的大胃口给吓到了。

首架原型机就已经消耗了30多万人民币,更别说采购进口设备的几十万美元。

若按611所规划走下去,两百万人民币肯定不够,甚至一千万元都不够,外汇更不用说了。

搞飞机,真不是小国能玩的!

王飞想起出门时,旅长的交代。

张扬:我们不满足于现有火蜂改为机场起降,必定要发展出更先进的无人机。

这样一来,投资几百万不够,可能一千万也不够。

无人机是我们弯道超车,夺取空中优势的捷径之一,必不能放弃,要做好投入2000万元的准备。

王飞,你去了春城,就不要大惊小怪,花再多的钱,也要咬牙走下去。

当然也要做好财务审核工作,哪怕我们不懂航空业门道,也要尽力行使甲方监督权。

你这次北上,就带上财务审核团队,尽力即可,吃亏就当交学费。

今天的情形,果然如旅长所料,王飞沉住气,问:

“后续机型在哪里生产,预计要追加多少资金?”

窦文涛不动声色的答:“春城没有生产能力,只能在蓉城生产、组装。追加资金由所里核算。”

“九旅在春城物流基地,设立一个财务小组,统管无人机项目资金流动,还请611所派人对接。”

商谈一会,窦文涛有事离开,王飞深吸一口气,找到九旅学习团。

“大家好,旅长心念你们学习生活如何,特意让我来看看你们。”

卫佳带头鼓掌,满心欢喜的看向参谋长。

32人从羊城辗转到春城,待遇和伙食不变,家书更是不绝,旅部为了让大家安心学习,做了无微不至的照顾。

前后更换两波老师,大家更知道九旅付出代价之大,和吃的闷亏有多少。

人心是肉长的,32人是坚定的九旅战士,当然知道最好的回报方式,就是努力学习,掏空老师的知识储备。

学成归来后,建立属于九旅的航空业,保卫根据地蓝天。

以学习团的高中学历,许下如此大的豪言,这个梦想可能很荒诞,说出去会被嘲笑,但32人却无比认真。

听到王飞的话,大家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强忍泪珠不掉下来,军人轻易不掉泪。

王飞忍不住和大家抱作一团,沉默的宣泄激昂心绪。

“催人泪下的假大空,我就不说了,你们肩负的使命已经够大了。”

王飞吸一下鼻中酸意,“努力拼搏,不负年华!”

说完不等学习团反应,他就离开会议室,卫佳追上,两人在林荫道平复心情。

“九旅争取到你们去611所和飞机制造厂学习的机会,学习方面自不用我说。”

王飞认真道:

“你们尽力学习一切,我们要从零起步,一点点积攒设备,争取早日建立自己的无人机工厂。”

卫佳严肃地点头,“我晓得的,进入学习团后,大家都明了自身使命。”

“学习为重,你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要堂堂正正的做人,九旅不需要你们涉险,没必要犯错。”

王飞真怕他们过于积极,以至于越界做一些不该做的事。

卫佳认真地盯着王飞:“参谋长,请相信我们的党性,也相信大家的智商。”

王飞苦笑摇头,“我本中人之姿,做事过于谨慎,有时就像个多嘴婆婆。你就当作是我的癔语。”

卫佳没再说什么,只是敬礼。

“去吧!”

王飞望着远去的背影,喃喃自语:“后背交给我们,你们尽管飞!”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