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章 烈士墓与支前结算(2 / 2)

缅甸风云 汉客 5251 字 2021-06-21

运输公司不用上前线,只需将堆放在南坎的物资,运输到曼东镇。

曼东镇至前线的运输任务还是由军队承担。

大量物资运输单据,做不到日结运费,权宜之下,只能打白条,旅部承诺战后再兑付。

大宗商业交易中日结几乎不可能,运输公司很理解延后兑付的新办法。

都和九旅站在一个战壕里了,运输公司更不会反对,反而期望能承接更多的运输单。

熟悉西线运输后,山标发现往曼东运物资,回程却要空跑,这无疑是成本空耗。

为了弥补“损失”,增加利润,六家公司都就琢磨着,回程时带点物资回南坎、木姐。

可曼东是一个雨林深处小镇,除了山民就是军人,不存在集市,更别说大宗交易了,也就没那么多物资可运,或采买。

心思灵活的山标想到了走私,这个他最熟练了!

想了就干,山标很快就和山外走私贩子联系上了,双方约定在瑞丽江边的孟维村交易。

被战争打断了赚钱大计,一票马帮在“国统区”望眼欲穿,就盼着战役结束,继续赚大钱。

山标伸出勾搭的小手后,走私集团立马心动了,当即行动起来,规划新通道。

为了走私,马帮人才还真不少,很快制定了新的路径,并派出不怕死的开路先锋踏入未知的丛林。

孟利镇围歼战时,双方在孟维村“胜利”会师,打赢了属于走私商人的丛林会战。

路径打通,缅占区的马帮很快蜂拥而来,孟维村迎来了千年一遇的热潮,到处是满地的马粪。

瑞丽江深谷里的孟维村,地形陡峭且狭窄,无法提供宽阔的交易马场,乃至堆货场。

这极大的限制了交易规模。

获得张扬许可后,供销社伸出橄榄枝,提议将交易地点设在曼东镇以东,两路交汇处。

这里是一个大的伐木场,地面平整,占地达到5亩,伐木队刚将所属权移交给供销社。

供销社是马帮的最大供应商和采购商,称为走私网络龙头,一点都不为过。

能与龙头一个马槽里恰饭,那真的是马帮天赐机遇。

龙头大哥的面子一定给,不到三天,临时黑市就转移到伐牧场,交易规模不到7天就实现翻倍。

至12月中旬,新走私网络已现雏形。

缅控区的沫谷镇成为南方集结点,马帮在这里采购当地丰富的宝石资源,然后向北进发。

途经孟密镇、南散镇,一路贴着瑞丽江深谷翻越丛林,最终抵达曼东。

胆子大且手眼通天的马帮,则走更便捷的东线通道,走沫谷-南散-南渡相连的公路。

马帮抵达南渡盆地后,向西北贴着盆地西麓走,几乎擦着西线战场走,可谓艺高人胆大。

相比于河谷通道,南渡盆地好走太多了,既能节省时间,也能增大单次运输量。

短短一个月时间,新的走私网络就搭建完毕。

曼东镇迎来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光时刻,成为走私贩的新天堂。

相对寂静的的南坎-曼东公路,发挥出军事价值外的商业价值,为几近休克的根据地商业体系带来充沛的燃料。

11月底,张扬回到木姐后,很快着手推进兑现白条的工作。

最先清盘兑付的是小单,主要服务于散户,和以村集体为基础组建的工程队。

他们以出卖劳力为主,账目相对明晰,兑现效率很高,12月中旬就给付完毕。

付款采用灵活的兑现方式,村民和工程队有多种选择,可以是现金、折扣工业品,中大型农具的其中之一,甚至可以是生猪。

和九旅打交道多了,百姓知道怎么选择最实惠。

大部分群众不是选择买五折农具,就是购买生猪,或者猪仔,乃至种猪。

解决完小单后,大笔白条才是重头戏。

六家私营运输公司是支前“正规军”,他们持有的款项占到白条的一半。

拿钱还是拿商品的选择题,也摆在运输公司面前。

山标等人毫不犹豫的选择物资,且是紧俏的走私品。

打通走私网络后,实力大增的运输公司,迫不及待地想要走出山区,到南方去赚取更高利润。

缅统区马帮可以来,运输公司当然也可以去,走私是刀尖舔血的买卖,各凭本事就是了。

聊完白条给付问题,李国成感叹道:“运输公司选得好,能清掉部分库存。”

缅空军不轰炸工业园,各工厂就未停下生产,一直努力制造出更多的产品。

走私网一度中断,不可避免的积累了一大笔库存。

能尽快清空库存是件大好事,利润率降低也没事,只要生产下去,早晚能赚回来。

张扬笑着说:“要是拿钱,那可就难办了!”

战争打了两个多月,九旅赚取人民币的速度大减,11月根据地流通的现金,很大一部分是财政局的储备资金。

如果所有支前白条都用人民币支付,就会造成现金流荒,进而影响根据地经济,和动摇民心。

支前给付是一场财政之战,好在九旅渡过了这个难关。

“问题不大,只要一直胜利下去,和工业生产力还在,我们就立于不败之地。”

经历兴威战役后,李国成变得更自信从容,说话硬气了许多。

张扬握拳说:“那就一直赢下去,直至解放全国。”

“革命必胜!”

“必胜!”

喊完口号,两人哈哈大笑,快步走出烈士墓园,迈出豪迈的步伐。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