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2 / 2)

缅甸风云 汉客 4000 字 2022-07-24

拓殖点选址,一要地形平整,可开荒出1-2万亩农田,且避开潮湿谷地和山洪易发地;二是要交通较为方便,有长远发展空间。

垦殖计划是农场先行,农场与工兵一起入场,攻克开荒前期最危险的阶段。

待到旱季时,山民才陆续下山,围绕垦殖基地开荒,形成新的村镇。

这是一个长远计划,根据地政府并没有大干快上,而是准备一年上马一个垦殖基地。

预计用5-10年时间,完成佤邦迁村计划。

根据地稳固后,新缅共开始尝试做一些长远规划,为国家民族的未来而计划。

远景规划里,佤邦的出路是热带经济作物种植。

目前的开荒计划是要解决温饱,人吃饱饭了,才有精力去追求更好的生活。

雨季不息的雨水中,一架架运输机东去,为佤邦人民送去了食盐、农具、救济粮等等。

千百年来,佤邦百姓首次过上了温暖的、不怕冷湿的雨季。

信任随着雨水,沁入每个山民,民心在凝聚,在生根发芽,在为旱季到来而积聚拥护缅共、保家卫国的力量。

-------------------- 1979年5月,雨季前,人民军(原九旅)实质控制区 大略图 --------------------

这是汉客自己画的,不算准备。大体控制范围为,东起瑞丽江边,西至湄公河界河,北则与华缅交界一致,南至孟利山口-佧瓦山北麓。

面积约为3万平方公里,占掸邦的20%。

基本盘有了,旱季过后,缅共将主动出击,届时再更新地图。

PS:后台发图功能改了,好像在文字段落前的#符号,点开才能看。(我是网页版看的,手机版、APP版我不知道)

再有,有些书友反馈,看不到之前的图,原因可能是网站版本更新给覆盖,又或者是息壤订阅的书友。图没了就没了,我也搞不了。

真要看图,可以加群,群在简介,一直可以加的。

-------------------- 第209章 缅甸大使外交抗议,京城庙堂争论再起 --------------------

1979年4月28日,京城红墙内,持续开了近一个月的中央工作会议落下帷幕。

从会场走出的华夏高层,每人都神情严肃,不见一丝笑容。

这是因为一场规模空前的经济危机正扑面而来,而解决办法不多,大家对应对危机出台的新政策,分歧不小。

这场危机还要从七十年代初说起。

七二年前后,毛周制定了四三方案,计划用3-5年时间,斥资43亿美元引进成套设备和高新技术,以决解温饱问题,及改善偏军偏重的经济结构。

七七年,华、李、陈沿着前人的道路,推出了八二方案,用8年、82亿美元外汇,继续推进工业现代化。

第一年计划就失控了,当年花了三十多亿美元外汇,到78年又签下78亿规模的大单,同时还签下约50亿美元的意向合同。

这就形成了总共约合200亿美元的巨额外汇支出。

1978年年度外汇结余才1亿多美元,根本无法满足如此巨大的外汇开销,除非用压舱石般存在的黄金支付。这显然不现实。

这点黄金储备是建国后,全国人民一点点攒起来的家当,不到生死存亡关头,不能轻易动用。

由于外汇不足,七七、七八签下的进口项目,大多是延期付款合同,要支付贷款利息,这就使得外债规模进一步递增。

外债规模如此巨大,如一座大山一样,压在华夏经济决策者的头顶上。

与外汇赤字对应的,是财政赤字。

每建设一个引进项目,就意味着国家要对应增加相应的财政支出,以支付建设成本。

所有进口项目累加在一起,就造成了上百亿规模的财政超支。

到今年初,国家事实上形成了几百亿规模的财政赤字。

对越自卫反击战是预算外的突发事件,战争导致的开销,又大大加重了财政赤字。

财政外汇双重赤字,双重危机是七九年华夏要面临的困难局面。

正往外走的肃穆人群中,一位机要秘书小声叫住几位首长,到西厅开小会。

人到齐,刚坐下,卓希贤开门见山的说:“15日,缅甸大使向外交部递交国书,抗议我国支持缅共武装叛乱,干涉其内政。”

“不久前,吴达吞大使又递送了大量滇省支援缅共的证据。如今,使馆区各国外使议论不已。我们内部争论也不少,不少老同志发表了不同的意见。”

“今天请大家来,就是为了做个共同决定,把问题给解决了。”

“所以请来了滇省安书记、粤省习总,国务院的李、陈,还有宣传口的胡书记。”

卓希贤手往门口一抬,笑道:“当然,还有不请自来的叶帅。”

大家跟着笑了,会议气氛轻松了起来。

叶帅笑呵呵的坐下,说:“南边出了点乱子,跟部队有关系,所以军委让我来旁听。”

卓希贤又说:“华主席接见外宾,就不参加这次会议了。今天的会议,就我们七人做决定。”

“刚冒头的九旅,就在滇省家门口,先让老安做个介绍,好让大家了解大体实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