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6章(2 / 2)

缅甸风云 汉客 4000 字 2022-07-24

再战三十天 支援前线部队的红旗下,工人齐心协力的呐喊声回荡峡谷,于这片荒土中谱写了新篇章。

越过铸桥工地,向西50公里,孟巴小镇内,一支部队正在列队,听指导员的宣讲。

“我们是伤员,但我们已经痊愈了,可以继续战斗了。前线主力部队在艰苦奋战,我们绝不能缺席...”

“我宣布,就地组建伤兵连,开赴孟崖以南,展开夜战、偷袭战等特种作战任务...”

“因此,我要求战士们应该多带手榴弹、枪榴弹、60小炮等曲射火力,而少带无后坐力炮、火箭筒等直射火力。”

“再有一个,我们要重建密营,做好当游击队的准备!”

当天夜里,北集群的最后一丝力量奔向战场,萨尔温江西岸的九旅再无后备力量。

3月2日,缅共中央军委扩大会议召开。

主力战场开战至今已近两个月,南方的九旅作战时间更长,已将近三个月。

这场战争的规模和时间,远超缅共所经历过的所有战斗。

缅军在求变,缅共也在寻求终结战役的路径。

会议开场,张扬直接问:“:首个问题,我们是否要主动出击,又或者说该如何结束战争。”

李国成站起来说:“战争打的是经济,内政是关键。我给大家梳理旱季以来,根据地的发展与现状。”

战争对根据地内部发展影响极大。总体而言,根据地有好有坏。

坏,是战争截断了走私网络,导致国统区输入的物资锐减,供销社和商务部等涉私部门收入大减。

走私经济占根据地经济收入约四成,这块被清零,确实影响很大,以至于出现部分物资稀缺,部分工业产品滞销的扭曲局面。

好的方面,是根据地抢种粮食丰收,新老解放区百姓家家有余粮,百姓生活不受战争影响,依旧向上提高。

粮足人心安,边区百姓对集体劳动的积极性更高了。

水灾后抢种都能丰收,是在政府援助农具、化肥、建材等前提下,靠大家一起干工,一起兴修水利达成的。

饮水思源,农忙季一过,各地区农民就积极参加集体劳动,主动报名参加大项目。

老百姓之间也攀比,搞水库、公路等大基建,就是比自家门口修小路、水渠来得光荣,有面子。

2月-4月初是缅北的休耕季,这两个月时间也是一年中最适合野外大兴土木的季节。

边区政府继续贯彻基建计划,要在这一阶段,建成5座小型水库,500公里道路建设,1000公里水渠。

李国成介绍道:“到今日,各大工地上,汇聚了14万农民,占边区总人口约50%。我们动员了几乎所有能上工地的山民。”

“另外,我们组建了约5000人的拥军支前团,专门对接军委后勤部,为前线作战保驾护航。”

“军需物资储备上,能转产的工厂,已全力生产军事物资。滇省方面,大力供应各类工业原材料,确保了军工厂的全速运转。”

边区政府的组织生产运动是卓有成效的。

前方战斗了三个月,军委后勤部子弹总库存依旧余有1000万发,足够前线部队打一场大战役。

炮弹方面就不那么乐观了,大口径炮弹打的一直是库存,但除了105、122两种榴弹外,其余炮弹充足。

其中迫击炮炮弹生产始终跟上前线消耗速度,库存一直稳定在30万发。

最为珍贵的130毫米炮弹,尚存5000发。

一直在滚弄待命的130毫米加农炮,随时可以西进,支援前线战事。

总体而言,根据地军备齐整,具备主动发起进攻的物质基础。

既然如此,大家一致认同要主动决战,将主动权握在手中。

那么下一个问题就是该打哪里?

康开河谷?

突破康开河谷,即可杀入南渡盆地。包德温矿区是军政府最重要的一座矿山,它和南渡冶炼厂区,比翡翠矿区还值钱。

一旦夺取南渡盆地,则可切断奈温政府的第二大财源。

但讨论许久后,王飞等人否决了这一提议。

康开河谷地形复杂,人民军重炮兵无法穿越数十公里的河谷地带,更无法支援包德温地区的战斗。

没有重炮群支援,前线部队就失去了火力优势。

南渡敌人主力人数高达9000人,其兵力庞大,且战斗力强,以己之短击敌之长,实乃不智。

况且,南渡敌军背靠窄轨铁路和公路,其补给效率,机动速度远高于穿山南下的我军。

那么就只剩经孟利山口,杀入腊戌盆地,这一条进攻路线了。

打腊戌,一直是人民军的总目标。

攻克腊戌,则可斩首66师及整个东北战区,一举终结这场大会战。

王飞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