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2 / 2)

缅甸风云 汉客 4000 字 2022-07-24

为了打好这场收官之战,十一旅与西路纵队合兵一处,成立南渡战场指挥部,由十一旅旅长将志民统一指挥。

合并后,南渡方向的人民军总兵力达到六千人规模,包含了8个主力营,及炮旅主力。

解放腊戌后,炮兵集群解散,一部跟随东路纵队南下,重点支援昔卜战场,一部留守腊戌,兼顾防空。

考虑到南渡地区交通不便,我军追击南渡敌军时很可能进入山区。

因此支援南渡战场的炮兵以85加农炮营、105毫米榴弹炮营,和各一个107火箭连、122榴弹炮连为主。将志民严肃的说:“军委将歼灭66师的重任交给我部,我们有责任将这场战斗打得好,好到敌人受不了的程度。”

“下面,由邹永怀参谋给大家介绍作战计划。”

南渡镇得名自南渡河,一河将南渡镇分为东西两区。

西岸直连包德温矿区,因此以工业建筑为主,分布有冶炼厂、堆货场等等采矿冶炼设施。

东岸与腊戌相连,兼且东岸北部为上风向和河流上游,也就成为生活区,分布有居民区、镇公所等等。

简单一句话概括,西岸为工矿,东岸为人居。

缅军退守南渡后,兵力部署上东轻西重,意图依靠西岸厂房的坚固工事,与人民军隔河对峙。

这显然是不切实际的。

此段南渡河水流和缓,且处于旱季之末,水量为一年最低,河滩水浅,处处可武装泅渡。

人民军夺取矿区到厂区的公路,乃至占领包德温矿区后,西岸缅军的后背直面我军威胁,也不再安全。

战线发展到15日,南渡缅军四面受敌,所谓的城防战役还没开始,就宣告破产。

人民军南渡集群集结后,一直不直接攻击南渡镇,一大考虑是尽量保全工业设施。

不立刻发起攻坚战,不意味着南渡集群会像法国一样搞静坐战争。

想反南渡集群一直在前进,不断压缩敌人的活动空间。

人民军希望在南渡镇外围不停的夺取关键地点,不断的给敌人累积压力,形成以势压人的高压态势。

南渡盆地就如一个高压锅,逼着南渡缅军去主动求变,主动去犯错。

形式确实如人民军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南渡战指到了今日,必须做出决定自身命运的选择。

要么坐困死城,直至被歼灭在南渡镇。

要么后撤,于山林之间寻求唯一的生机。

邹永怀陈述战局全貌后,总结道:“敌人于昨日放弃镇东、镇北,兵力依然龟缩在镇西南地带。”

“无人机和侦查兵发现敌人派出数支分队进入西南山区,并控制了关键要点。”

“很显然,敌人是决定要走了。我们有很大可能实现南渡镇和平解放。”

蒋志明拿起指挥鞭,严肃的说:“敌人要走,我们就让它走。”

“我们首先要做的是防止敌人撤退时,对冶炼厂有计划的规模爆破。”

“因此,从此刻起,我们要保持高度警惕。若发现敌人引爆炸药,炮兵集群立刻炮击,宁愿我们自己炸掉工厂,也比敌人炸的好。”

“我们炮击破坏的是外墙,战后能修复,损失可以降低。”

“敌人炸了,一定是炸承重墙柱,以及关键工业设备。人家是主人,对工厂最为熟悉,炸一定会炸个干净。”

“总而言之,敌人要走,我们就尾随而击。力争于山区歼灭敌人。缅军要逃入南散,那我们就更办了。”

南散镇看似是一条逃生之路,实际上只不过是比南渡大一点的囚笼。

南散与包德温矿区相隔一座大山,同属于一条铅锌银复合金属矿脉。

近十年来,包德温矿区开采量不断下降。为了保持精矿出口创汇额,军政府大力勘探南散山区。

南散地区是个聚宝盆,当局发现了数座浅层铅矿山,更是发现了赤铁矿和小型金矿。

为了开发南散矿脉,奈温政府大笔投资基础建设,计划从曼珊以南不远处,修建一条通往南散的山区公路。

最终计划里,新公路将在南散矿区形成圆形环线,将所有矿区连接起来。

有计划,但缅甸军政府却不能有效实施。

到了今年,南散镇通往外界的唯一公路,依旧是黄泥路。一到雨季,公路就被迫中断。

南渡缅军要撤往南渡,是走不了南下曼珊,再掉头向西的这条路的。

若是往南走到曼珊,直接沿河南下昔卜更为高效且直接。

昔卜城正在交火,44师寸步难尽,连城南郊都没成功夺取。

如果南渡敌军出南渡,南下曼珊,并顺利夺取回。那么就可从曼珊越过南渡河,从而绕开昔卜北部峡谷,划一个弧形从西面抵面达昔卜。

这确实是一个比较合适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