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3章(2 / 2)

缅甸风云 汉客 4000 字 2022-07-24

4月12日,战线上零星交火也消失,军政府与缅共人民军默契的达成了真正的停战。

对于这场战争的结果,军政府是极度不愿意接受,也不可能承认失败的,但仰光却又不得不接受这一事实。

缅军主动休战的原因无非那些个,张扬将其归纳为三大因素,气候、补给和国内环境。

气候上,3月初起,从伊洛瓦底江江口起,缅甸由南往北次第进入雨季,有些地区的年降水量达到4000毫升以上。热带雨林气候雨水又集中于雨季,可想而知缅甸湿润地区的雨量,几乎是每日一场暴雨。

到了三月中旬,掸邦南部地区也进入雨季,九旅北集群再返4号公路一带时,雨季已然来临,几乎每日一大雨。

昆欣、坎劳一带都如此,缅军地处更南方,雨水必定更丰富。4号公路是一条穿行在丛林中的土路,大水一泡,路面到处是泥坑,溪水涨满也会淹没桥梁,导致公路通行能力大大降低。

不止是4号公路,3号公路也就是中缅公路也是如此,国道都难以保障大军通行,更别说低等级公路了。落后的交通条件极大的限制了缅军的作战能力。

过去,缅甸国内落后的交通条件极大地阻碍了缅共武装的扩张,现在形势逆转,轮到缅军愁苦了。

对敌我双方来说,雨季就是休战符,到了点就必须停下战争脚步,不然就必遭天谴。雨水中作战,疟疾、风寒、虫害等疾病足以让强如美军这样部队减员三成,更何况缅军呢。

缅甸国力弱,就连殖民地时代构筑的交通设施都无法全部修缮且保障通行,不得不说是一件非常令人讽刺的一个笑话。

比起基础设施建设,奈温政府以军独裁国家,所以在军工和军队物资生产与保障上,是下了很大功夫的。

仰光兵工厂为主的数十上百家国有军工企业,供应着三十万缅军,从衣服、饭盒到炮弹、弹药,缅甸国内都能生产,但也只限于生产低端、低技术含量的军事装备。

过去缅军最为依仗的迫击炮方面,缅甸国内实现了全系炮弹自产,从无后坐力炮弹120毫米迫击炮弹,缅军都实现了自主。就连100毫米以下口径的迫击炮,缅甸国内也能制造。

枪支方面,仿制G3步枪也是缅甸国防工业的一大亮点。

但这些亮点都不足以掩盖缅甸是个军工孱弱,严重依靠进口武器的事实。大口径火炮及炮弹,缅甸需要进口;坦克、装甲车、战机等重装备更是完全依赖进口。

缅甸国家收入有限,每年用于采购武器的外汇不多,单次军购资金多达3000万已是十年一遇的大手笔。

也因此,缅军只组建了五个主力师,其余部队皆为轻步兵组成。

如今,人民军一战就歼灭66师,再次歼灭88师,让缅军一次就损失了2个主力师。可谓是一战失去缅军主力的2|5,不折不扣地损失惨重啊!

兵员的折损先不说,但是武器装备的失去,就足以让仰光方面坐立难安,可以想见奈温会日夜难眠。

这两个师的重装备可是缅甸十多年来一点点积攒的,平时都舍不得动用,只有大战役才舍得出动。现在全都让苏敏给霍霍了。

就连刚从南斯拉夫采购的新锐装备也有一半损耗在了缅北大山了。不能国产的重大装备,要补充只能再次从国外采购。

到了这时,缅军高层虽嘴上不认输,但心里是有清醒认识了。强如装备了海量重武器的66师都败了,那作战能力一般的缅军旅到前线去,不就是送死。

有了重武器才有可能战胜缅共叛军,现在连重武器都没有,仰光陆军总部内,无人敢叫嚣凭着二线部队就能战胜红色叛军。

另一方面,大口径子弹、非国产炮弹等供应上,缅军也是补给告急,尤其是空军。

空军多次向高层哭诉,空军战机一年多以来折损严重,现存可用战机已不足一九七八年的2成。航空炸药、机炮子弹等方面,更是库存见底,空军已无炮弹可用。

在新战机、新补给到来前,空军别说维持轰炸规模了,就连出勤量都无法保证。

听闻这一消息,觉廷等缅军将军先是难以置信,后是久久不言。叛军没有战机,空军是缅军如今对抗敌人的最有效兵种。

就连空军都难以为继了,缅军又拿什么继续去与敌人战斗呢?停战是摆上桌面的事实,不管缅军愿不愿意承认,它都是不可置疑的现实。

国内烽烟四起的现状也令缅军自顾不暇。

迁延日久的主力战场,让缅甸各支民地武看到了趁火打劫的机会。北方的克钦武装在翡翠矿区攻城略地;西边的实皆省武装分子在与印度人勾肩搭背;西南海边的罗族极端武装在龙王行动后死灰复燃,再起举起屠刀,制造了屠杀佛村的惨案;东南方的克耶、克伦武装不停的攻击警察局、边防哨所。

居仰光而举目四望国土,缅甸国内处处是硝烟,无不动摇着军政府的统治。

剿灭缅共武装要做,民地武势力同样要绞杀,一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