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3章(2 / 2)

缅甸风云 汉客 4000 字 2022-07-24

为了地方长久的和平稳定,部队借机清剿盘根错节是必须的,这也客观导致了走私活动沉寂至今。

昔卜以南的走私商在战争中损失不小,迟迟不敢下定决心北上。44师留守部队等缅军大批盘踞在皎梅等地,也阻碍了走私活动的南下北上。

走私局计划将黑市南移到昔卜一带,以便更好的与南方走私商对接,但要想恢复走私盛况,还需一段时间经营。

到5月初,走私规模不足战前的2成,按照走私局估计,要到年底或明年初,走私网络才会恢复全盛。在此之前,不必怀有过大期望。

他们损失惨重,没法走私了。更南方的走私商人,因昔卜战火,大军控制铁路,暂时不敢北上。

听取各部门发言后,张扬问道:“缩减开支先放在一边,大家都想想办法,怎么开财源,渡过当下难关。”

众多的讨论声中,邹永怀杀气腾腾的说:“收缴新解放区商人的不明来源的资产,尤其是寺庙财产。”

缅甸寺庙之富,举世皆知。腊戌作为一个小山城,就有近十座金碧辉煌的佛庙。各大寺庙大量使用黄铜、金粉等贵金属,收藏的珠宝更不在少数。

若是能收缴根据地全部庙产,别说填补当前的财政缺口,就是10亿窟窿都能填满。

李国成立刻摇头否决,说:“佛教为国教,拥有两千多万信徒,就是会议室内的同志也曾被佛庙所庇护。人民军中,许多缅族、掸族战士信仰佛教多于革命思想。解放腊戌时,当地佛教理事会多有配合。我党与对方的合作日益加深,此事就不要提了。”

谢和华突然发言:“我补充一点。佛教是沟通军政府及国内各派势力的最佳桥梁,有着独特的存在价值。”

听了首长的教育,邹永怀心态沉定,脸色丝毫不变,出此计策本就不妥,只他说此言是为了惊人而已。

被邹永怀这么一激发,干部们的讨论热情更高涨。听了许久,张扬才甄别出半个好办法。

工业部提议,要加大采矿力度,尤其是包德温矿区和金矿的开采。包德温矿区成熟度极高,本月就可复产,源源不断的生产矿粉就能换来外汇。

同时,根据地储备了3吨黄金,紧急状况下出售,可换取一亿多人民币。

这个办法是对已有换汇办法的总结,只能算是半个主意。

讨论半天,见下属不开窍,李国成忍不住说:“往东看,湄公河航道大有可为!”

-------------------- 第43章 湄公河的价值,面向泰国的走私通道 --------------------

一幅地图铺满会议大桌,李国成大臂一挥,一条水龙自北向南划开缅共根据地的东境。

澜沧江流出滇省后变名为湄公河。自华夏244号界碑以南,湄公河就成了缅甸老挝的界河。此段界河长达两百多公里,一直到洛克河口为止。

洛克河为缅甸泰国界河,洛克河流入湄公河的河口以南,就变成了泰国老挝界河。地图之外,湄公河依旧往南流,经由柬埔寨,于越南流入南海。

人民军解放掸东地区后,缅属段湄公河就尽数归于边区政府所管辖,也就给予了缅共借用这条国际水道的契机。

自古以来,缅属湄公河就是一条水运通道,在茶马古道时代就形成了一条陆水联运的商路。滇省的商人先走陆路抵达大其力附近,然后登船顺流南下,到泰国去出售茶叶、纺织品、矿物等商品,然后采购当地特产北归。

到了近代,殖民者带来了先进的技术,使得湄公河航运更为发达,大量机械动力船只逆流而上,抵达金三角河段。

发达的航运技术河和河道疏浚技术,本应该让湄公河航运更为繁荣,变成一条国际黄金水域,但二战后意识形态对垒,却让这个伟大的构想落空。

湄公河入海口的国际政治格局复杂,让由海入河的大航运设想落空,缅属湄公河航运也同样受到了国际大环境的影响。

缅属湄公河是缅甸老挝界河,老挝革命胜利后,老挝劳动党一直是孙子党,国家命运由越南和苏联所决定。

无论华夏滇省还是缅甸军政府,想要借用界河搞水运开发都变成了不切实际。

罗星汉、坤沙等毒枭轮番崛起于金三角,让古商道的传统货物不再是茶叶,而是源源不断地毒品。

清末以来,滇省就有由陆向海的百年愿景,希望借助省内发达的水道出海,一举改变自身封闭落后的经济格局。

滇省虽有商品南下的巨大潜在需求,但在政治格局以及毒品泛滥的现实下不得不关起国门,优先发展陆路交通。

到如今,人民军解放掸东后,虽北货不来,但湄公河却随着人口繁殖而愈发热闹。自大其力以南,河道上往来渔船不断,更有无数的走私船只穿行其中。

据大其力驻军观察统计,三国交界段的湄公河渔船约有五十余艘,渔民多为泰北人。船只不大,长度基本在12米以下,载重量更不高,普遍能运千斤物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