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2 / 2)

缅甸风云 汉客 3995 字 2022-07-24

走私的暂时火爆,并没有改变克钦邦的局势。八莫处在克钦邦,但经济等方面又更倾向于掸邦的一部分。

缅军牢牢控制了航道的上下游,随时可以切断走私航路,因此八莫市场的磨难还有很多。在不解放克钦邦之前,八莫不宜大干快上,建设太多基础项目,反而是短平快的走私交易,更适合目前的形势。

6月22日这一天,工业部的几名专员悄然来到八莫,住进了政府小楼。

“打听清楚了吗?”

“确认了,油品是小作坊提炼的,原油是马圭省敏拉镇的雅莫南油田出产的。”

头发发白的伊水波打开地图,在仁安羌油田附近找到了雅莫南。

“这个雅莫南是浅层油田,产量不大,但地表溢油点特别多,当地百姓私采是很有可能的。”

伊水波细致的讲解了起来,显然是要给同来的几个年轻人上课。伊老先生是川省的退休石油工人,虽然学历不高,但却学了一身石油相关的本事。

缅共多次上门邀请后,才请来了伊水波先生。伊老真是先生,来到根据地后一边养老,一边给年轻人上课。一直到现在,才有了一点用武之地。

伊老这样的老师傅、老工人,根据地养了近千个,他们中很多都找不到匹配的岗位,就被根据地养着。

边区政府知道这点,却依然坚持养人,而且还变本加厉的请来更多的老人。

这一切都是为了人才储备,缅共迟早会解放全国,到建设国家的时候,啥人才都用得上。但人才不能到用时才培养,必须现在就开始教育。

老工人的到来,就是为了弥补书本上偏重原理,不讲实操的缺陷,让根据地的学生们早点开眼,早一点成长起来。

讲课告一段落,孟名才说:“据商人所说,以及我们的情报搜集,雅莫南油田多达上千个油井。当地百姓铁管一插,就地舀油,然后铁桶往火堆上一架,就能炼出劣质油来。”

“当地的百姓很艰苦,搭个草棚就在油污地上住下,孩子也跟着在油地里帮大人干活。这样的百姓,收油的商人说有好几千。”

伊水波怜悯的说:“政府不管吗?石油可是国家命脉。”

“管啊!赶走炼油工,收缴石油和炼油工具,抢占百姓发现的高产油井。”

伊水波一时语塞,不知道该说什么了。每当这个时候,他就很迷茫,因为缅北乃至缅甸,都和国内格外不同。

这片土地上,许许多多的不公在上演,这些罪恶在内地是天杀的大事,但在这里却稀松平常。光鲜亮丽的人觉得正常,衣衫褴褛的人也甘之如饴。

虽然很不适应,但缅共根据地内一切都在好转,给的工资也够寄回老家养活三代人,所以伊水波就坚持了下来。

“伊老,这些粗制燃油,根据地能进一步提纯吗?”

“可以啊!工艺很简单,设备足够,三个月就能建一个年产万吨的炼油厂。”

杨开元推开门,笑道:“万吨不敢想,五千吨我都满足了!伊老,你觉得我们该怎么做?”

“先化油,要先搞出油质,在定炼油方案。这个国内更擅长,你们将样品送到川省去,然后照单买一批设备回来。”

杨开元钦佩的点头:“中央也是这么想的,请华夏石油单位设计一套提纯设备,再到八莫或者后方安装。”

“伊老,你来根据地快两年了,难得见一次原油样品。你老就带着学生,在八莫做化验,给小伙子们开开眼。”

“没问题,一直不真活,我都不好拿工资了!”伊水波很开朗,自嘲了起来。

“你老不拿工资,我们还不乐意了呢!”

说完,大家大笑了起来,让小屋内充满了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 第52章 缅北商贸会,独立军的溃败 --------------------

6月30日,缅北首届商品展览会在八莫举办,会上一共展出了近千种商品,有根据地出产的六百多种工农业产品,更有几百种华夏制造的工业品,以及一批香江制造。

冠以商品展览会的大名,貌似显得边区政府草台班子硬吹大牛皮,但也表明了缅共的决心。

借展销会平台,根据地的工业产品要行销缅甸,乃至中南半岛,更表明了缅共要引领缅甸潮流的决心。同时,展销会也是宣传缅共自身的先进性、优越性的一大渠道。

首届产销会开办得有些仓促,流程和细节等诸多方面多有潦草,但却震撼了缅甸“土包子”。是的,在边区干部看来,缅甸本土商人就是有点土,这个观点由从香江历练归来的干部嘴里传出,很快就被缅共党员所接受。

缅共虽偏居一隅,但眼界却很开阔,在张扬的支持下,党员、干部、战士每天都读报或参加读书会,会阅览外界新闻,知晓世界局势变化。

为了让干部们读而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