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7章(2 / 2)

缅甸风云 汉客 3996 字 2022-07-24

拿大国免费援助的武器换救命大米倒也可行,但七八斤大米换一支步枪,这价格还是有些太亏了,回过神后,老挝政府不满意是可以理解的。

张扬笑道:“我提议我党向老挝人民革命党再捐赠100吨大米、500吨杂粮,以及一批食盐、食用油等生活物资。”

根据地农场已经开始秋收,瑞丽江沿岸的农场稻田亩产量超过400斤/亩,预计农场水稻总产量达到2.5万吨。农业部初步估计,今年根据地内部将可揽储5万吨稻谷,12万吨杂粮。

今年的大丰收足以养活数倍根据地已有人口,粮食大丰收背景下,支援友邻一批大米、杂粮,得以换来一批武器,这买卖做得。

思考了一会,张扬大声吩咐:“给边区政府去信,我建议与老挝政府洽谈,可否用粮食、工业品、生活物资,换取一批火炮。”

老挝人民军手中的防空火炮老旧,缅共高级指挥员普遍看不上眼。

不过张扬反复思考一个多月后,还是觉得有必要采购一批。掸中、掸东地区交通不便,无法部署大批萨姆-6导弹。

导弹不够,那就防空炮来凑,100毫米高射炮老旧笨重,但也可以用来定点防空,把手城镇、桥梁等要地。57毫米、37毫米等小口径高射炮,可以跟随部队出击掸南地区,也能缓解前线防空压力。

四联、双联14.5毫米高射机枪就更好用了,是对地攻击的大杀器,人民军各连队都很欢迎,那就多多益善。

收到缅共赠送更多粮食后,老挝当局更加感谢,接受粮食的政府官员感动得掉眼泪。近五年来,老挝就鲜有收到外援,尤其是粮食援助了。

本来应该承担民用物资援助重任的越南,其国内粮食生产一团糟,早就为了战争而穷兵黩武,又怎会支援老挝粮食!

粮食援助上华夏一向大方,但老挝主动驱逐华夏外交官后,此条路也不通了,所以这些年来,老挝日子很苦,老百姓更苦。

为了种出救命粮,老挝人民踩着地雷、哑弹下田,穿行在老挝乡间,断腿断手的残疾农民比比皆是。以老挝的现状,想要自力更生,粮食自给自足是不可能的。

国穷志短,老挝羞于向西借要粮食,但不等老挝政府开口,缅共就将粮食送上门,老挝官员感动也是可以理解的。

收到粮食后,老挝信守承诺,十月底前就送来了一万多支步枪。

当缅共提出更大的物资交换武器计划后,老挝当局没等协议签下,就带着缅共代表到各大军火仓库去查验。

11月初,双方达成新协议,缅共为老挝供应总计5000吨物资,换取约200门火炮和约800挺机枪,以及一批相应弹药。

之所以是约数,是因为老挝当局也不确定能抽调多少火炮和机枪,许多武器堆在仓库内早就生锈,要花心思返修才能确定是否可用。

-------------------- 第68章 地下党大发展,用佛教宣传革命 --------------------

10月25日,缅共国统区地下党组织工作会议在南坎秘密召开,参会有张扬、谢和华等中央委员,也有席决、穆然等地下党员。席决是曼德勒省党组织书记,穆然则是克钦邦书记。

开会地点选在南坎,而不是木姐等地,是考虑到南坎靠近八莫航道,又是老根据地腹地,可以说是利于地下干部回家,也利于保密。

曼德勒市的地下干部乘船溯流而上,走水路比公路更为便捷和安全,从密支那南下更是如此。八莫航道的打开,不仅是大益于走私,也大大方便了党中央和地下党组织的联络。

自成立以来,两地地下党的主要任务是革命宣传、发展党组织;搜集政治、经济、军事等情报;协助马帮搜集、运输物资,并渗透地下黑市。

开展工作一年多以来,两处党组织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尤其是曼德勒地区。在古力(本名貌麦)的领导下,曼德勒党支部不断发展壮大,到如今拥有了47名党员、194名入党积极分子,以及一千多外围线人、友好人士。

不断壮大的党组织,也让曼德勒支部提早改名为缅共曼德勒党市委,今天开会时,张扬提前透风,将改组为曼德勒局,并领导缅中地区的革命工作。密支那党支部发展相对较慢,但也一并升格为克钦局,负责克钦邦革命工作。

搜集情报有缅共情报处主管,走私经济有马帮和商务部主管,当这两项工作涉及到曼德勒省和克钦邦时,两处地下党协助即可。

两地党组织的核心任务是宣传革命,以及发展党的组织。壮大党组织上,两地地下党都做得很好,所以这次开会,大家更多的讨论宣传问题。

一说宣传以及如何解决民族矛盾,张扬都感觉到棘手。缅甸自有特殊国情,不是通过学习外国成功经验就能解决的。缅甸的特殊性集中体现在土地、宗教、民族之上。

缅甸土地矛盾并不激烈,基于土地产生的矛盾以天灾和民族冲突为主。缅甸百姓不缺地,农业最发达、人口最密集的平原地区,普通缅族家庭都有十几亩地。当然,失地的百姓也不少,但缅族贫民却可以跟着缅军进山,或直接抢地,或烧荒垦地。

因此,在山区和山区边缘,土地矛盾更多体现为因水灾等灾难造成的暂时性失地,以及强族压迫弱族引发的土地斗争。

山缅北,土地矛盾不是根本矛盾,民族矛盾更为凸显,是缅北百年动荡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如何解决民族矛盾的问题上,张扬在内的缅共高层解决的办法不多。在根据地内部,除了兴威、腊戌、南渡等几个少数地方外,缅族并不是人口主体。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