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8章(2 / 2)

缅甸风云 汉客 4000 字 2022-07-24

22日,人民军解放江东岸的整片瑞古地区,同日攻克胶基,围困阿莱育瓦,44师二战指消亡在即。

23日,猬集于阿莱育瓦以南山区的缅军失去了对江面的封锁、骚扰能力,人民军船队得以在白天安全大规模南下。

军委后勤部立刻组织船队,将囤积于码头的部队和海量物资船运南下。

24日,一个120毫米迫击炮营和一个85毫米加农炮营运抵阿莱育瓦前线,利器在手,人民军开始逐个清除山洞中的老鼠。

25日,仅存的缅军残兵或投降或被歼灭,西线指挥部向军委发送了全歼44师二战指的胜利战报。

胜利的歌声下,一支支船队南下,将102旅和多达5个炮营南运,充实着河谷部队的力量。

此时是旱季,航道最是水浅的时候,人民军掌握的船只单船运力有限,无法运载重型火炮和火箭炮。再者,河谷部队向西进攻,要走土路翻越群山,携带重型装备不利于快速进军。

因此,军委决定将炮旅一分为二,并重新分组。6门105毫米榴弹炮、6门122毫米榴弹炮和3门冰雹火箭炮留在八莫,支援北面101旅的战斗。

西线指挥部进驻八莫后,对各支部队的作战计划做了明确安排,丛林特战集群为西进先锋;十二旅为围歼二战指的主力;102旅为跟进部队,担负支援前方集群的任务。

101旅全部北调,于缪迪以北狙击44师一战指。围歼二战指的战斗打响后,101旅改变防守姿态,转为粘性进攻,要跟牛皮糖一样,死死的黏住、拖住44师主力。

留守八莫的重炮集群为101旅提供火力支援。103旅作为总预备队,根据战情变化,随时支援各线战场。

西进主力作战地区以山地丘陵为主,为了适应新战场,军委对船运南下的炮旅做了重新编列,分别成立6个炮兵营。其中2个迫击炮营,共计24门火炮,口径分别为100毫米、120毫米。

丛林集群、十二旅、102旅原火炮编制不改变,依旧是旅属炮营,以及各型迫击炮编入步兵营连排。

另有2个85毫米加农炮营和2个107毫米火箭炮营,各共计24门85加和24门火箭炮。

此外,西线部队还编列了3个萨姆导弹营和1个防空团。

整个西线战场汇聚了人民军防空力量的五成,总兵力的六成,火炮力量的七成。缅共为了西线战役,可以说是倾尽全力,只为殊死一搏。

-------------------- 第84章 跃马实皆省北部,斩断密支那缅军退路 --------------------

19日发起进攻,25日全歼44师二战指,人民军进展之神速,别说缅军高层惊呆了,就连张扬都想不到,西线部队打得太快了。

南下河谷的部队对于二战指的羸弱有着更深刻的认识。因育瓦河谷的恶劣环境,人民军开战前反复强调,并做了大量准备工作。

长时间驻足河谷中的44师,早被河谷中的极度湿热和遍地蚊虫给祸害惨了。缅军后勤远不及走上专业化的人民军,更无法为一线部队提供完备的消暑祛湿防蚊虫等物资保障。

南下河谷的人民军士兵,人人都备有带纱网的丛林帽、透气高帮解放鞋及袜子和绑腿。战士的背包中,还有净水片、清凉油、藿香正气水、纱网睡袋和蚊帐等宿营装备。

军委为每名战士都备好了可供单兵于丛林独立作战、生存3天的装备,大大减轻了因气候、恶劣自然环境带来的战斗减员。

缅军在这一方面完全不及人民军,就连士兵人手一顶纱网丛林帽都无法提供。因此,44师二战指驻扎军营只能选择在村庄和小镇上,依托民居而保持一定的战斗力。

军队长期和百姓混居,其能否保持战斗力都是一个大问号,更无法保守军事机密了。

人民军南下河谷时,早就多44师各部的主营地了如指掌。好巧不巧,为了便于攻击八莫南口,以及利于输送补给,二战指各个营部都选择靠近江边,所以在战斗发起后,河谷缅军指挥部纷纷遭到炮击斩首。

一支各级指挥部被端掉的部队,是无法组织起有效反击的,别说反击了,就连撤退命令都无法及时下达,一旦后撤一般会变成争先恐后的溃败。

44师二战指依河而布,19日前还处于向北进攻的姿态,根本没有防守准备,还没转入姿态就被击溃了。

河谷战役一打响,人民军的战略意图就暴露,因此西线南下部队必须争分夺秒地向前进攻。每快一步,就可以更多更快地滚动优势的雪球,也意味着此后的战役中,人民军的牺牲将是更小。

24日,刚稳定防空和河防,河谷人民军立刻发起新一轮攻势,分别以提亚和杰沙为起点,一南一北向西进军。

南方向上丛林特战集群集结3个营的兵力,沿着311号公路进攻。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