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四十四章 进军非洲(1 / 2)

承顺二十七年夏六月,西印度洋,非洲东海岸沿海。

一支规模中等的舰队正在扬帆南下,为首的乃是一艘体型庞大的战舰,该舰虽然有着庞大的风帆,不过船体中间还耸立着一座巨大的烟囱,桅杆上则是挂着一面巨大的青边红底青龙旗。

按照大楚帝国的官方规定,陆军以黑边红底黑龙为旗,海军以青边红底青龙为旗,近卫军以蓝边红底蓝龙为旗,三旗皆为红底。

而皇室则是使用更加特殊的黄边红底黄龙踩云吞日旗。

光看这面青龙旗,那么就能够知道这支舰队是大楚帝国海军的舰队。

这是大楚帝国海军印度洋舰队派出的非洲探索舰队,以两千多吨排水量的新型巡洋舰釜山号巡洋舰为旗舰,此外还有两艘同级别的,满载排水量一千五百多吨的巡洋舰柳州号、庆远号。

而剩下的四艘则是满载排水量三千多吨的综合补给舰黑熊号,满载排水量一千八百吨的煤炭补给舰白虎号,满载排水量一千五百多吨的补给舰柳树号,满载排水量一千四百多吨的运兵船船春燕号。

大楚帝国里的各种运输舰,补给舰都是由动植物的名称进行命名。

大楚帝国里的战列舰,通常以省城、内阁直辖府、以及少数特定州府县进行命名,如应天、汉天两直辖府,苏州、杭州这种省城城市,松江、上海、金陵这些有特殊意义的地方名。

至于为什么不单独使用省城的名字,答桉简单干脆……纯粹因为省城数量有限,而大楚帝国的战列舰太多……大楚帝国海军里现役的战列舰数量近百艘呢,只选用省城和首都名的话不够用……所以干脆就把部分大城市也算进来。

而巡洋舰通常采用州府名进行命名,如釜山号、柳州号、丰州号。

护卫舰普遍采用县名为命名,如龙川级护卫舰的首舰龙川号,就是取名自河源州龙川县,新一代千吨级护卫舰常熟级,首舰就取名自苏州府常熟县。

内河炮艇通常使用舰队所在江河再加上甲乙丙丁级别以及数量为舰名,如长甲十六炮艇,即指长江舰队甲等(百吨以上)十六号炮舰。

近海巡逻舰也采用同样的名称,如广乙八号巡逻舰,即广东舰队下属乙等百吨级第八号巡逻舰。

通讯舰通常采用江河名加数字番号明明,如东江六号通讯舰,即东江级通讯舰的第六艘。

而一大堆各种运输舰,包括运兵船、煤炭补给舰、综合补给舰等则是笼统采用动植物明明,单名动植物可字,如虎,可用白虎,黑虎,燕可称之春燕等。

还有其他一些乱七八糟的杂务舰,基本都是用途加数字番号等进行明明。

总体来说,大楚帝国海军的军舰命名规则很简单,而且要求往往也不是很严格……有时候巡洋舰用大城市的名字也有,战列舰用个普通城市名字的也好。

这主要是大城市和小城市你不好分……比如说扬州吧,它不是省城,在前明那会靠着盐商第三产业还不错,但是到了承顺二十七年后的今天,工商业浪潮之下的扬州其实经济发展的并不好,如今的经济还不如隔壁抓住了机遇大力发展纺织业的通州呢。

但是架不住人家名气大啊……所以就有了一艘扬州号战列舰,这还是一艘三千多吨满足排水量的一等战列舰。

而隔壁通州的名称暂时只有一艘千吨的旧式巡洋舰而已。

所以,战列舰和巡洋舰的名称之分,其实有时候也不是那么的严格。

————

如今出现在非洲东海岸沿海的这支由三艘远洋战舰和四艘补给舰、运兵船所共同组成的远洋侦查舰队,自然是大楚帝国的非洲探索舰队,这支舰队之所以里补给舰的数量还要超过战舰,自然是因为大楚帝国在非洲东海岸缺乏补给基地。

目前大楚帝国里最西边的殖民地,同时也是船只补给基地就是位于红海南端的红口城了。

不过这个殖民地港口发展其实没几年,同时因为距离实在太远,而大楚帝国早年的殖民重心也是放在印度半岛上,对于西亚北非地区的殖民其实并没有什么规模。

红海沿海的这个红口城,纯粹还是为了和奥斯曼帝国做生意,为了给往来的己方商船队一个落脚地,提供补给而设立的,之前驻兵不过百余人而已。

这种小港口,根本无法为这种大舰队提供大量的日常补给,更别说提供煤炭补给了。

这个港口之前根本就没有储备煤炭……

如此探索舰队从印度孟买出发西进后,他们就已经无法再得到煤炭供应了。

搭载了蒸汽机的轮船出海,粮食和澹水都还可以靠近海岸就地解决,不管找土着采购也好,强抢也好,多少都能搞到手。

但是煤炭那可真没办法在土着的地方上大量获得了……毕竟这可不是一点半点,而是动不动几百几千吨的煤炭,这年头除了大楚帝国外,可没有什么土着会在港口城市里储备这么多的煤炭的。

为了避免舰队出海后,遇到什么麻烦没有了煤炭而无法使用蒸汽机动力,因此在舰队里配属专门的煤炭补给舰已经成为了大楚帝国海军的惯例。

这一次探索舰队前往南非,航程至少也要上万公里,这还不算中间走走停停,弯弯绕绕呢,如此漫长的航程里,一旦遇上无风的天气就得使用蒸汽机的,这蒸汽机一开动起来就烧掉大量的煤炭。

沿途进出港口的时候也需要使用蒸汽机进行辅助,这要是遇上了敌人打仗,蒸汽机那更是不可或缺的。

为此,探索舰队里其他都可以不带的,但是煤炭却是必须带的,这是船只在遇到恶劣天气、敌舰的时候的生存保障。

要不然的话,就只能和那些风帆船只一样看天航行了,遇到敌人也占据不了主动了。

而率领这支探索舰队的乃是海军准将高英凡,海军军官学校第八期出身,在历次对外征战里迅速爬起来的一名新生代海军将领。

这一次奉命率领舰队探索非洲东海岸沿途土着部署、欧洲蛮夷殖民地等各处情况,还有更重要的是获得沿途航线的一些水文情况。

为后续大楚帝国进军非洲东海岸提供重要的情报基础。

高英凡也是一名老海军了,此时他站在釜山号巡洋舰的舰桥上,看着前方的波澜海面以及西边若隐若现的大陆边缘。

之前他们在红口城进行了简单的休整和补给后,从亚丁湾绕过东非的东北角索马里,然后从索马里和索科特拉岛中间的海域穿过,随州进入了广阔的西印度洋,沿着非洲东海岸一路南下。在经过索科特拉岛的时候,高英凡还派人前往该岛,并和控制统治该岛的马赫里苏丹国方面的官员进行了一番交流,探讨了在岛屿上租借一小片地区作为商站,来往船只补给港的可能性。

在见识过了探索舰队那七艘庞大的战舰,尤其是釜山号巡洋舰的强大火力后,当地苏丹国的官员们表示这事可以商量。

于是乎高英凡代表帝国和当地苏丹国的官员们签订了一个条约,正式租借该岛上的一个一片沿海地方作为租借地,可惜的是这岛屿上并没有什么适合停泊船只的深水良港,难以停泊大吨位,吃水深的船只。

要不然的话,大楚帝国海军方面都是打算把这地方直接抢下来,然后充当在亚丁湾海域的永不沉没的战列舰了。

不过哪怕是没有深水良港,但是停泊一些中小吨位吃水比较浅的船只还是可以的,再加上这个岛屿位置太过重要,所以哪怕是自然条件比较恶劣,然而大楚帝国海军方面也是盯上了这个岛屿,打算以后在这里搞一个军事基地什么的。

因为这个岛屿刚好就卡在了亚丁湾的出海口,距离索西边的马里东端大约两百五十公里,距离北面的也门大约三百八十公里,控制了这里就控制了进出亚丁湾乃至红海的生命线不说,还能覆盖控制周边的阿拉伯海以及东非海域。

当然,这个岛屿的自然条件比较恶劣,也缺乏深水良港,以后大楚帝国海军也不会在这里大兴土木,以后在这一区域里的主要军事基地,还是会选择在索马里或也门的某个沿海港口的。

而这些事情就不是高英凡所能够处理的了,反正他只是奉命沿途的时候,顺便在这里搞一个租借地,给后续的各项行动一个跳板而已。

离开亚丁湾海域后,他们这支探索舰队一路向南,但是继续往南走后,他们就遇上了众多的欧洲殖民者的港口以及船只了。

葡萄牙人以及荷兰人甚至英格兰人都在非洲东海岸建立了众多的殖民地据点,有些干脆是大片的殖民地,而有些则是小型的贸易据点,补给港口。

沿着海岸线一路南下,高英凡发现非洲东海岸里比较好占领,也有着贸易利润,同时地理条件也不错的港口基本都被葡萄牙人给抢光了,只剩下一些边边角角的地方还空无人烟。

而舰队一路南下,不仅仅需要探索,同时还需要确认未来的补给港口,军事基地,为此他们还得深入一些沿海地区进行探索。

七月初,他们抵达了一个葡萄牙还没有涉足,依旧由当地土着掌控的一个沿海小港口城市……说是城市太过分了,说是小渔村还要更加恰当一些。

在这里他也见识到了当地那些愚昧不堪,同时还丑不拉几的土着。

高英凡也不是没见过黑乎乎的家伙,印度那边的很多土着,尤其是南半岛的大量土着们也挺黑的。

但是真正到了非洲后,他才发现印度南半岛的那些土着们,算是棕色……眼前这些非洲土着才是真的黑!

全身上下看起来黑乎乎的,也就他们张嘴的时候那口牙还有点辨识度……以至于高英凡好半天都分不清这些黑乎乎的土着们谁是谁……长的都一个黑乎乎的模样,根本就分不清。ωωω.ΧしεωēN.CoM

既然分不清,他也懒得分了……直接让运兵船上搭载的一个不满编的海军陆战营下船上岸,都不用动用什么舰炮进行轰击,也不用水兵下船支援,只靠着几百名陆战队加上两门六十毫米的轻炮就把那一群看着都碍眼的黑乎乎的土着给灭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