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1 / 2)

大顺永昌 富春山居 4000 字 2022-03-18

的。

我们要是主动放弃了这里,南边都是一片平地,我们还拿什么挡住顺军的追击?蜀岗到瓜州30余里,就算到我军的防区也要20里,你们觉得自己能跑的过马吗?”

中军杜永和仗着自己是李成栋的心腹,大着胆子说道:“或者,我们可以趁着顺军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全军直接撤退?顺军此时刚刚占据了扫垢山,应当会全力构筑工事防备我军进攻,一定不会想到我们直接撤退的。”

李成栋大为恼火的看着杜永和驳斥道:“现在全军撤退,就等于把家底全丢下了。你觉得我们逃回去之后,节帅会不会发物资给我们?再说了,下面的兄弟肯丢下财物和女人逃跑吗?”

杜永和顿时闭上了嘴,虽然李成栋部的兵力不过三千四百多,但是每个士兵至少有一个夫子给自己挑家当,还有一二个被掳掠来的妇人洗衣做饭,大营中的非军事人员至少就将近万人。他想着让战兵逃亡,把这些非军事人员丢给顺军,但显然李成栋舍不得。

不仅李成栋舍不得,他身边的同僚们也纷纷出声反对了杜永和的主张。这些同僚们说了许多,但中心意思就是,这些财物和妇人可不是一时一地就能劫掠到的,而是下面的士兵从渡过黄河后就开始劫掠民众才积攒下来的,丢掉倒是简单,但是今后还能再积攒回来吗?若是不能,下面的士兵造反怎么办?

在众人七嘴八舌的争执中,吴文献终于忍不住站出来说道:“若是大帅能够给末将留下800人,末将倒是可以努力支持到天黑。天黑之后,我们再撤往瓜州,也就安全多了。"

李成栋看了看其他人,又看了看吴文献,只能对着这名心腹爱将说道:“也好,你只需要坚守到天黑,我自会派人回来接应你..."

李成栋随即带上了杜永和、股之宋、物人伯守即1付及2400马步兵,他给吴文献还多留了200人,生怕这位爱将顶不住顺军的冲击。

扫垢山边上就是宋代l旧城的护城河,因此此地颇有山水野趣,不少扬州富豪嫌弃城中地方狭小,便在此处修建了许多园林别业,和城南郊的河下街盐商宅邸,都是扬州城出了名的富豪住宅区。

同河下街附近多水不同,扫垢山一带多柳树和早地,是扬州城外难道可以走马游玩的地方。不过在高杰军抵达扬州后,扫垢山一带因为能够观测到城墙上的情况,因此高杰军就强行进驻了这里。

哪怕这里住着的是扬州城的官宦富豪,也难以抵挡这些乱军的强扰。和普通百姓相比,这些官宦和富豪的人身安全还是有保障的,只是损失一些财产和婢女而已。但是对于承平了200余年的扬州人来说,高杰军的残暴已经超出了他们的想象,哪怕是嘉靖年间的倭寇之乱,也没有让扬州人这么恐慌过。

所以,住在这里的人家几乎都迁进了扬州城,只留下了一些奴仆看守着宅邸。高杰军之所以遭到扬州官绅的集体抵制,也正因为高杰军劫掠的对象不仅仅在普通百姓身上,连这些拥有着特权的官宦家庭也遭到了羞辱当顺军骑兵绕过蜀岗来到扬州城北的梅花岭,一座挖掘护城河堆积起来的土山,扬州城防副使马鸣p便应约出城,带着这数百骑兵从扬州城下绕道西门,并派出乡兵作为向导拿下了扫垢山,封锁了扫垢山西面的通道在顺军驱逐了李成栋部在扫垢山的驻军后,马鸣臊不调派了千余乡兵协助顺军守备扫垢山,还把扫垢山看守宅邸的千余奴仆也征用了,令他们接受顺军的指派挖掘壕沟、制作拒马和烧水、做饭、收集草料。

于是,当李成栋率军花费了半个多时辰赶到扫垢山下时,他看到的不是一支精疲力竭的顺军骑兵,而是已经恢复了大半精力的骑兵。而在扬州乡兵和这些别院奴仆的帮助下,通往扫垢山的缓坡上已经建起了一道栅栏、一道堑壕和一道土垒了。

带着两个骑兵团出击扬州的顺军将领郝小泉,见到李成栋军在山脚下开始布阵后,便对着马鸣注说道:“马大人,战斗马上就要开始了。按照我军的条例,非军事人员要离开阵地,以防止干预作战。”

马鸣冁看了看山脚下李成栋的军容,又看了看顺军的军容,马上就说道:“本官也是指挥过乡兵和高贼作战过的,不能算是什么非军事人员吧?”

郝小泉摇着头说道:“蛇要是有两个头就不知道该往哪走了,我军作战时只能有一个声音,还请马大人带着那些不愿意参战的人员撤回西门去吧。”

马鸣黥看了看身边颇有惧意的属下,也只能点头答应了郝小泉,并同意郝小泉对这里的乡兵和奴仆进行挑拣,把那些不能作战的人员带回西门去。

郝小泉随即召集了乡兵哨长以上的人员及那些奴仆们的临时首领,他对着这些人开诚布公的说道:“想来你们也看见了,高杰军已经抵达了山脚下,他们的人数要比我们多,因此我们需要一部分人主动留下来帮助我们作战和救护伤员及一些辅助性的工作。

按照我军的条例,我告知你们被我军征用的人员待遇:第一、在这场战斗中,你们将会享受和我军将士同等的奖赏条例;第二、作为你们接受我军征召的回报是,大顺皇帝将会赦免你们之前犯下的刑事罪行,凡是为他人奴仆的,此战后即可获得自由,若是牺牲于此战中的,可以在近亲中选择一人获得自由...”

郝小泉详细的把接受征召人员能够获得什么样的好处讲了一遍,他并不是第一次做这样的政治宣讲,从徐州出发南下宿州、临淮,每到一地,顺军将领首先要做的就是政治宣传。

告诉当地百姓,他们有什么权利,告诉那些投诚官兵,他们有什么权利,然后才是研究如何作战。如果说一开始,顺军的将士们对此还有些不以为然,他们觉得自己打了这么久的仗,从来都是刀子说了算,什么时候是靠嘴皮子说了算的。

很快,他们就意识到了政治宣传的好处。过去他们但凡到了一地,虽然也有三年免征的宣传口号,但是地方上的百姓并不会立刻的投向他们。那些看到顺军到来就主动前来投靠的百姓,几乎都是有人从外地带回了顺军的政策,从而自发的为顺军做了宣传,这才能在顺军到来之后,有百姓主动投靠过来。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