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1 / 2)

大顺永昌 富春山居 4000 字 2022-03-18

以为然,但是为了释去边上诸将的不满,他还是出声解释了一句,“高杰的投降,让我军少了一场无谓的厮杀,算是活了不少将士的性命,朕自然是要给他几分面子的。朕的将士都是大顺的脊梁,他们能够少留一滴无谓的鲜血都是好的。

其次,军议府乃是大顺军队的基石,朕就算不给高杰面子,也要给军议府面子。既然朕已经答应让高杰进入军议府,又岂能在法外立法?朕希望大家记住,军议府代表的不仅仅是朕的利益,也代表着你们的利益,朕要是无视了军议府的权利,那么军议府内还有谁人是安全的?”

李自成这话倒是真的震撼了不少将领,哪怕心里本来思考着有的没的,此刻也都收敛起了自己内心的想法,大家都向着李自成纷纷行礼恭贺,称赞李自成有着光明磊落的德行。

另一边,回到了瓜州的高杰向着妻子邢娘子细细说了今日去见李自成的经过,听完了丈夫的诉说,邢娘子沉思了许久后突然展颜笑道:“如此一来,夫君倒是可以放心了。

不管李自成再怎么变,他都不会食言而肥的,否则天下还有谁能再信他。更别提,现在他已经是大顺天子,又试图同南都达成和议,就更加不会撕毁自己的承诺了。夫君此次前往山东,当可不必担心有什么意外了。

夫君选山东也是对的,河南四战之地,又经过多年天灾战乱,地方上早就残破不堪。北兵若是南下,河南若是不能守住黄河一带,便是北兵长驱直入的形态。我军在河南本来就没有根基,北兵若是深入河南,我军就失去了回旋余地,顺军未必会及时援助于我,则我军又将面对一个绝境。

妾身以为,山东虽然三面皆海,登莱两地更是深入海中,但正因为如此,北兵才无能力绝我后路。若是李自成说的是真的,愿意从海上接济我军,那么我军在登莱就不会变成孤军。

只是我军名声在外并不好,我们对山东也不熟悉,若是得不到地方上的支持,妾身担心扬州之事会重演。

夫君此次带兵前往山东,应当多多整肃军队,不可再放纵他们侵犯百姓,否则李自成今次恐不会再轻易放过你了。”

高杰微微颔首,觉得妻子说的确实有道理,虽然今次李自成轻易的放过了他,但是他还是能够感受到一件事,那就是李自成并没有把他多放在心上,所以才会用了这么简单而可笑的方式了解了两人之间的恩怨,虽然这让他放下了不少内心的包袱,但是对于李自成的畏惧却又多了几分。

想到这里,他不由向着妻子说道:“我先去登莱站住脚,到时再把你接过去。只要能够离开李自成的控制,我们也就无需再过的如此担心了。”

邢娘子却摇着头拒绝了他道:“我和元爵两人想要从军固然简单,但是我军还有上万家属,如何让她们也一起从军?若是她们不能从军而我们母子能从军,下面的将士们还能再服从夫君的命令吗?妾身就在这里替将军守着她们,也好让下面的将士们安心。若是李自成真的有平定天下的命,那么我们走到什么地方都不能走出他的天下的。"

高杰一时也不知该怎么回复自己的妻子,不过他倒是明白妻子说的意思,当前天下的形势已经渐渐开始清晰了起来,打着太子旗帜的李自成压制住了南都之后,接下来能够阻扰李自成夺取天下的只有建奴了,只要建奴也败在李自成手上,那么这个天下终究还是要姓李的,其他人都已经失去了和李自成争夺天下的机会。

因为在他向李自成投降之后,拥有着强大兵力的大顺也就打开了通向天下最富裕地区的通道,江南此时已经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挡李自成军南下了。以江南的财力、人力为基石,以江北的兵马为刀锋,不管是武昌的左良玉,还是四川的张献忠,都失去了和顺军一搏的力量。只有以辽东为基业的建奴,还能和顺军较量一番。

因此,这个时候他们老实的投靠李自成其实也不是什么坏事,真要有什么变化,也要看之后顺军和建奴的作战结果,而不是由他们来决定的。沉默良久之后,高杰向着妻子咧嘴一笑道:“我本来也没想过争夺天下这种事,那种东西也不会落在我头上。若是能够让天下太平下来,其实也不错..”

当高杰向妻子表明心迹的时候,却有丫鬟在外汇报,说李本深过来求见,高杰这才收敛了情绪让外甥进来。李本深过来是向他报告,顺军那边派出了一队人员,要过来登记军中人员和查检军中妇人。

高杰听后,脸色严峻的说道:“让他们前往各营登记、点检,多派人保护他们,有敢对抗者,抓起来以军法处置。告诉各军,既然大家都已经同意投入大顺,那么就该照着大顺的规矩做事,有谁再敢乱我军纪,那就别怪老子对他不客气了..”

李本深感受到了舅舅话语中的杀意,脖子上的寒毛都竖起来了,他心里明白舅舅也是真的怒了。这一次的投降,看起来是皆大欢喜,但是真要说实话的话,其实高杰是被下面这些部将们推着前进的。因此这次顺军既然派人过来登记、查检军中,高杰想要杀几个人立威也是情理之中。

不提高杰军中发生的这些事情,李自成把高杰送走之后,就大大夸奖了一番此次派往高杰军中的一行人,阮大钺固然是喜气洋洋,两位李成栋的部下也是颇感得意。

在陪同李自成回大明寺的路上,阮大钺还向着李自成说道:“在瓜州的这几天,臣闲着无事,就照着陛下说的故事,写了一个话本,正想请陛下指点指点。”

骑在马上的李自成也觉无聊,就让阮大钺说了这个新话本。李自成向阮大钺说的这个故事,是宋代的一个故事,说的是宋代一个士大夫之家,某日儿子向县衙告状,说自己的父亲污辱了自己的妻子,结果县官拒绝受理这样的案子,县官给出的理由是:这有可能是件冤案,其次按照儒家伦理,即便发生了这样的事,儿子也不应该告老子。

李自成让阮大钺改编这个话本,本质上就是要揭破儒家所谓的亲亲相隐下的道德败坏,不过阮大钺听了李自成给出的要求后改出的新话本,则把故事放到了天启朝,并把当事人改成了自己,于是一件儿子告老子的案子,就成为了东林党和阉党争斗的一个工具。

阮大钺在话本中把自己和阉党描绘的一副为民请命的形象,把东林党人则编排为一群把道德仁义挂在嘴边的伪君子,为了维护伦常秩序硬生生的把案子翻了过来,维护了士大夫们的体面。

李自成听完之后思考一下,先是看了看左右,边上的人距离他们都有着四五步的距离,这才放心的对着阮大钺说道:“圆海先生的文采是有的,不过这话本你打算写给谁看?”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