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章(1 / 2)

大顺永昌 富春山居 4000 字 2022-03-18

军事体系,但是他们没有信仰。不管是老奴还是黄台吉,都只是一群强盗而已,至于现在这个所谓的九王,则连号召满人的声望都不够,需要扶植一个小汗来号令八旗。

有史以来,这样的权臣哪个是好死的?所以多尔衮要么早死,要么就要同自己的侄子内斗一番,以决定汗位的归属。建奴以一小国而能占据北京,可谓是兴盛之极,但这也是他们这一族的顶点了,之后只会一步步走下坡路了。

当然,我们不能等敌人自己倒下去,作为大顺的皇帝,朕要重新检拾起被弱宋丢掉的华夏天命。教化野人,征讨不臣,以至大同,这就是我大顺的昭昭天命。

我华夏之民将在这昭昭天命之下战斗到大同世界实现为止,文人以笔墨散播我华夏文明,武人以刀剑捍卫之。这就是这所军校创建的意义所在…”

第262章新政77

昭昭天命这样的口号显然很对朱慈娘这样的年轻人的胃口,当李自成说完后,他第一个就鼓起了掌。在李自成身边待久了,他倒是开始了解李自成的喜好了,比起臣子的唯唯诺诺,李自成更喜欢部下们更加直接的反应。

而在朱慈娘鼓掌的同时,他对面站立的武将中也有数人开始鼓掌了,显然他们和朱慈娘想的是一样的。不过这些武将颇有些意外的瞧了瞧朱慈娘,显然他们没有想到还有人的反应比自己更快。

坐在地上的军校学员们还没有从震惊中恢复过来,他们这算是第一次了解到,原来他们现在要上的这所军校,意义有这样的重大。不管他们心里能否理解或赞同李自成刚刚说的这番言论,但是他们已经理解自己的前途是光明无限的了,这比其他什么言论都要振奋人心。

于是在听到掌声之后,学员们也不多加思索,跟着就鼓起了掌来。而听到这如雷鸣一般的掌声,李自成的神情也不由放松了下来,只有几名站在太子身后的文官脸色阴沉,不肯举起手来,但却并没有什么关注他们。

向军校的学员们致辞结束,众人离开军营之后,几名信奉理学的官员立刻凑在一起。他们在路上一边讨论着刚刚在会场上晕厥过去的罗公身体情况,一边则对李自成的说辞进行了批驳,只是他们讨论了半天都没法抓住李自成说辞中的漏洞。

这些官员自然是不肯承认自己学问不足,于是很快就有人说道:“永昌帝虽然脾气暴躁一些,但他为人一向诚恳,对着外人都是老实承认自己没读过什么书,所以只能让那些读书人把文章翻成白话才能理解其中含义,甚至还要加上标点符号断句。

因此今日这番言论肯定是有人替陛下代笔了,此人着实可恶,仗着自己读了几本书就大放厥词,存心想要误导陛下走上歧途么。我们一定要把这个混蛋抓出来,然后当面批驳他的歪理邪说,不能让他躲在陛下身后胡说八道。”

有人立刻附和道:“我支持,这人蛊惑了陛下也就算了,但是你们刚刚看到没有?太子殿下对这番言论似乎是真的听进去了,还率先鼓起了掌来。这要是太子真的把这昭昭天命当真,以后天下岂不就永无宁日了?教化野人,讨伐不臣,这是要穷兵牍武啊…”

在众人的附和声中,有人突然猜测道:“这些话会不会是周介生说的?这家伙整天围着永昌帝转悠,就差没净身入宫了。”

虽然这话有些恶毒,但却也没人站出来为周钟抱不平。周钟的伯父周应秋是魏忠贤十狗之魁首,崇祯登基后阉党失势,周钟便加入了复社,算是洗白了自己。但是,李自成攻入京城后,周钟不仅首先投降了过去,还写了《劝进表》、《下江南策》等文章。

《劝进表》中把崇祯比作了︰独夫授首,万姓归心;又夸李自成是:比尧、舜而有武功,迈汤、武而无惭德。

虽然投降李自成的大臣们很多,为了能够被大顺接纳,有的人还特意把自己的白发给染黑了。但是大家还是希望能够站着吃大顺这碗饭,毕竟他们在崇祯朝可是以气节著称的君子。

可周钟开了个坏头,他这么低声下气的吹捧李自成,其他人还怎

么夸?或者说,周钟已经跪下去了,其他人还能站看吗?更何况,同钟不过是崇祯十六年的进士,投降李自成的老前辈多的是,他们都还

没发声呢,他着什么急。

因此不管是投降李自成的文官,还是围在太子身边的官绅,对于此人都是瞧不起的。也就是现在李自成势大,因此大家也不能找周钟的麻烦而已。今天听了李自成这番话,不少人就首先想起了这个道德卑劣的进士了。

不过这个时候,周钟的进士同年李长祥还是为其辩解了一句:“周介生的文章确实能够做的花团锦绣的,但恐怕是难以写出这样有力的言辞的。以他的性子,怎么可能去非议朱子,尊崇荀子?”

众人倒是把这句话听了进去,不少人连连点头说坦:_运出也心﹐周介生确实不会冒这样大的风险去得罪这么多读书人。那么究竟是

谁给永昌帝写了这篇文章?”

这时有人弱弱的说道:“这几天下午,据说水昌帘都台见Jw希,每次一谈就是一个时辰,今天他又没来参加建校典礼,莫不是…”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