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0章(1 / 2)

大顺永昌 富春山居 4000 字 2022-03-18

新的理论体系支持显然是不够的,过去的三纲五常礼仪显然是不能将新政进行到底的,为了新政不能不支持李自成的论断。

周钟考虑的东西就比较多了,但是他也不敢站出来反对李自成,于是只好向李自成说道:“臣并不是反对陛下的论断。

只是《论语·宪问》中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一说。《孟子》又曰: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荀子也说:义胜利者为治世,利克义者为乱世。

宋时新旧党争,天启时东林和阉党之争,无不围绕着义利展开的争辩。陛下的论断虽然是好的,但是臣担心为他人所误用,最终反而成为了某些人打击异己的旗帜。臣愚昧,但心有不安,故不敢不对陛下明言心中之惑。”

李自成还在沉思,张熏已经忍不住驳斥道:“周参政未免有些杞人忧天了,陛下只是说劳动创造了财富,又不是说不要仁义了,怎么会有那么些糊涂虫跳出来。要我说,跳出来也不怕,肯改过的让他回去闭门读书,不肯改的一律发往海外教书去,天下就清静了。”

虽然不认同周钟的看法,但是听到张熏这么说,顾绛就坐不住了,他反对道:“义侯所言差矣,天下人言天下事,陛下之前还当众宣布要保护言论自由,读书人要是谈论几句国事就要被流放海外去,这还算什么言论自由?”

眼看着双方还要整编下去,这边李自成终于出声打断了两人道:“好了,这有什么可吵的。周参政的担忧也不是没有可能的,我们还是就事论事,不必东拉西扯。”

张熏和顾绛两人才安静的坐了回去,听着李自成继续说道:“确实,是会有那么一些人不能接受新政,最终拿出道德来反对新政。

所以,我们要对孔子的仁义进行解释,以朝廷的名义说明什么才是大仁大义,什么才是小仁小义。比如黄帝征服九黎,管仲尊王攘夷…明太祖恢复中原等都是大仁大义。为什么?因为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有利于大多数人民的利益。至于专诸、要离这些刺客,为了一些个人利益就去为人卖命,就是小仁小义。

所以,我大顺之义是让人民解决温饱问题,我大顺之利是鼓励人民生产。凡是违背了这一目标,而奢谈道德者,不过腐儒就是小人。大顺时报应当尽快拿出几篇有分量的评论文章,让天下人明白这一道理,接着再跳出来的就不是想要言论自由的普通人了,而是试图颠覆大顺政权的敌人。我们保卫的是人民的言论自由,不是保卫敌人的言论自由。这一点,希望大家能够明白。”

张鼎满意的闭上了嘴,周钟等人也安静了下来,李自成于是又说道:“既然说到了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唯一方式,那么朕就说说自己的看法,我们该怎么利用这一结论去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

第279章新政94

某人一边揉着太阳穴,一边组织着语言总结着后世的政治理论,“…想要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取决于两点,足够分配的社会财富和一个能够满足全民温饱的社会财富分配方式。

确定了劳动是创造财富的唯一方式,那么我们就能够得出一个结论,想要创造出足够让全民温饱的财富,只能依赖于人的劳动,而想要解决全民温饱问题,就必须把社会财富尽可能公平的分配给民众。

这就意味着,不管是生产还是分配社会财富,都必须要围绕劳动的过程来分配劳动成果。那么今日的劳动主要有几种方式呢?朕以为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农业生产劳动,一种是手工业生产劳动,至于其他的劳动方式都是依附于这两种生产劳动方式,几乎不能独立存在。

我相信你们对于这两种生产劳动的方式应该不会陌生,农业生产提供了粮食和手工业的原材料,而手工业生产则提供了我们日常所用的器物。没有农业我们不能生存,没有手工业我们不能生活。所以,我们可以称农业为第一产业,手工业为第二产业,农业和手工业以外的行当可以称之为第三产业。

就当前海内外各国的情报来看,各国的第一产业都占了绝对的统治地位,第一产业所创造的社会财富大约占了第一二三产业总和的九成上下,所以农业是养活人口最多的产业,不管是在哪个国家。农业发达的国家,基本人口数量也是在平均数以上的。

那么农业生产需要的是什么?是土地、劳动力、种子、肥料、农具和牲畜。除了农具之外,其他农户都可以自己解决。

假设有这样一户农民家庭,家中有父母两人,壮年夫妻两人,一个孩子,家里有25亩土地,每亩土地能产出1石粮食﹐人均消耗口粮为3.6石,那么一年下来这个家庭从土地中收获的粮食减去一家人的口粮,那么还结余7石粮食。那么你们认为这个家庭一年内创造了多少社会财富?是25石还是7石?”

张泵和周钟都选了25石,张家玉、蒋臣和顾绛则选择了7石。听完了五人的选择后,李自成这才给出了答案,“以每亩下种1斗计算,25亩土地需要2.5石种植,所以这家结余的7石粮食还要扣除2.5石种子,剩下的4.5石粮食才能出售给市场,换取家中需要的生活和生产必需品。

消耗掉的口粮和种植成本是维持劳动力生存和生产的必需品,这部分粮食不能在市场上用于交换,自然也就不能算是新增加的社会财富。只有能够被用于在市场上交换的粮食,才能叫做财富。”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