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1 / 2)

大顺永昌 富春山居 4000 字 2022-03-18

,对于农民来说到底负担如何?”

周亮工放下酒杯思索了片刻,向着李自成谨慎的回道:“田赋加上粮食征购,就总量上来说,并不比之前的田赋加三饷少多少,就账目上来说还可能更多一些。但是,考虑到私下加派的减少,却也不能讲现在农民的负担更重。

不过,摊丁入亩和火耗归功两样政策却极大的减轻了底层百姓的负担,虽然我们现在征收的粮食总数没有减少,但是赋税的承担主体却从中下农户转移到了中上农户身上,有田产的农户交税比例上升了,无田户则少了许多税。

今年的税收和粮食征购实施,应当是不会出现问题的。只是…”

看到周亮工有些犹豫的样子,李自成于是追问了一句,“只是什么?”

周亮工这才说道:“只是,一些自耕农和地主对于征购政策很是不满,为了防止被都元帅府征购他们的粮食,他们选择大手大脚的浪费,有的人天天吃白面,有的人则杀了家里未养大的猪吃肉,他们觉得与其被都元帅府收走,倒不如吃进自己的肚子。若是这股风潮继续发展下去,臣担心明年春耕会有抛荒现象。”

周之夔这时也乘机插了一嘴,“臣正是担心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才希望陛下能够停止粮食征购的政策。若是任由这样的局势发展,不仅老百姓会在背后非议都元帅府,也会拖累到明年的农业生产…”

李自成喝了一杯酒后说道:“征购粮食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保障军队的粮食,同时也是为了防止建奴从民间获得粮食。都元帅府要考虑的是当下,要是当下都过不去,还考虑什么以后?”

李自成的反问,让周之夔、周亮工都默然了,只有杨承裕还是坚定的站在了李自成这边回应道:“陛下说的不错。建奴南下来势汹汹,河南、山东两地的豪门大户几乎没有人肯站出来抵抗的,甚至还在我们背后插刀子。我们不征购这个粮食,他们也还是要乖乖送给建奴的。”

周之夔顿时不满的说道:“难道我们征购了粮食之后,建奴就不会对他们征收粮食了?到时建奴不还是要抢走他们最后那点口粮?我们既然不能保护他们,至少也得给他们留条活路吧…”

周亮工注意到李自成眼中闪过了一丝不快,于是便赶紧岔开了话题说道:“眼下的问题不仅仅在于征购的粮食会激发百姓的不满,还有个问题就是运输能力的不足和储粮仓库的装满问题。若是继续实施征购政策和集中收储,就会出现运粮难及粮食无处存放的问题。或者,我们可以减少湖广粮食的采购数量,和将一部分粮食存放于地方。”

李自成摇了摇头说道:“湖广的粮食是用布匹和食盐交换来的,今年湖广地区的收成不错,加上去年湖广粮食外运不多,因此湖广粮食的价格相当的廉价。如果我们不采取无限收购的政策,那么湖广来年的农业生产肯定是要受到打击的。

都元帅府对于湖广的控制相当的薄弱,贸易是增强都元帅府在当地影响力的主要方式,因此我们不可能切断同湖广的粮食贸易。至于说把粮食储备在地方上,淮扬及凤庐等地还行,但是河南及山东地区就不行了,因为建奴的进军速度太快,我们不能保证地方上的粮仓不被建奴缴获。

朕之前说过,税收应当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这不仅仅是一个制定税赋的原则,同样也是降低征税成本的措施。对于那些超出都元帅府需求的粮食,应当转变为对于地方上的济贫资金和道路、水利建设投资。

简单的说,这个时候你们应当考虑的不是中止粮食征购﹐而是应当考虑如何把超过需要的粮食分配给需要救济的贫民家庭,或是用于地方建设项目。

比如元亮说,一部分自耕农和地主用吃光用光粮食储备来对抗都元帅府的粮食征购政策,那么我们完全可以制定一些农业政策,奖励明年种植棉花等经济作物的地主。经济作物的收益要比种植粮食高,还不用担心被都元帅府征购,那些聪明人一定会响应这样的宣传的…”

对于李自成的异想天开,周之夔有些不解的问道:“可是农民都去种棉花的话,那么他们吃什么?粮食价格岂不就涨上去了?”

李自成拿着一杯酒,点了点头说道:“是的,粮食价格会涨。但我们鼓励河南和山东农民种植棉花,不代表其他地方就不种植粮食了。而且,粮食价格的上涨也会带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这样他们就会放弃和都元帅府的消极对抗了。”

注视着李自成的周亮工突然想到:“照这个理论,都元帅府完全可以在南北各省来回实施粮食征购和农业补贴,农民们岂不是一年年的被收割…”

第293章船厂新气象

11月28日,李自成坐船离开了淮安城,来到了清江闸附近的清江船厂总厂。和上一次他来时不同,冬天的船厂外场虽然冷清,但是厂内的车间内却干的热火朝天。

陪同李自成参观船厂的李允祯、陈德两人,路上向他介绍道:“…自从陛下对船厂进行改制并提高了船只的造价后,工厂内工匠们的劳动积极性就提升起来了。因为工匠们的劳动积极性很高,所以在造船之外,我们还承接了一些其他非造船的业务…”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