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1 / 2)

大顺永昌 富春山居 4000 字 2022-03-18

后说道:“我刚刚在村子四周巡查了一圈,并没有什么异样。各处哨兵也回报,没有外人在村外经过。”

杨御藩放下了手上的信件,对着马岱点了点头道:“—切正常吗。行,我知道了。”

按理,若是没有其他事要汇报的话,马岱就该顺势告退﹐然后去前院找人赌钱喝酒放松去了。不过今日马岱却没有退下,反而站在原地发起了呆。

杨御藩有些意外的问道:“马兄弟可还有什么事吗?”

马岱想了想还是老实的坦白道:“大人,虽说我们冒险穿过了建奴的封锁线,但这里毕竟已经被建奴给控制了。我们在这里待着越久,恐怕被发现的机会就越大。

赵慎宽、秦尚行、郭把牌、翟五和尚这些人,不是土贼就是乡间土豪,他们虽然能拉起上万人马,但不过是些乡间无赖或耕地的农夫而已,这些人壮一壮声势尚可,让他们真的去同军队对战,估计几百人就能驱散他们了。

属下以为,以我等三百马兵趁其不备偷袭青州城,尚有成功的机会。但是拉上这些人去围攻青州城,恐怕只会被拖累而已。

且这些人口口声声说愿意服从都元帅府的命令,但是建奴冲入胶东半岛时,可也没瞧他们站出来帮助顺军啊。他们也只是在建奴和大顺之间观望,看着形势进行下注而已,实在不是什么可靠的人物。”

杨御藩沉默了数息后说道:“马兄弟想说的恐怕不仅仅只有这些吧?咱们多少年的交情了,同生共死也不知几回了,你要是有什么疑惑,不如就全说出来吧。要不然,我总觉得你和我生分了。”

马岱和杨御藩对视了数息,终于坦然说道:“大人能够安然归来,我和兄弟们都很高兴,也愿意继续跟着大人征战下去。只是,我们现在到底是为大明打仗?还是为大顺打仗?不搞清楚这个问题,我总觉得脑子里一片糊涂。”

躺在床上的杨衍顿时翻身做了起来,对着马岱说道:“马大哥你想这个做什么?难道现在都元帅府对我们还不够好吗?当初我们替朝廷征战时,什么时候有过现在这样的待遇了。”

马岱涨红了脸道:“不是这个道理。我们替大明征战好歹也是精忠报国,为大顺征战算什么?那边都说,建奴入关是吴大帅请来剿灭贼寇恢复大明的,就好像唐时的郭子仪借吐蕃兵。我书读的不多,所以想不明白,这吴三桂到底算不算郭子仪。”

杨御藩伸手拦住了侄子,不让他继续说下去,然后笑着对马岱说道:“吴三桂算什么郭子仪,你见过郭子仪不肯见太子的吗?当日太子都到山海关下了,据说吴三桂还在府内宴请宾客庆祝其父归来,根本就没把先帝殉国一事放在心上。这样的不忠不孝之徒,能叫郭子仪?

而且,建奴入关后强占了北京城,将汉人都驱逐出了内城,并祭祀天地建国号为大清。这是来帮大明剿贼的样子吗?建奴的小皇帝登基之后,封赏明臣,吴三桂受封平西王。太子尚在,弘光重立,吴三桂却向建奴的小皇帝称臣,这是忠臣所为?”

马岱总算有些回过了味来,杨御藩则又接着说道:“即便吴三桂真的想做郭子仪,他引建奴入关也是大错特错。太祖高皇帝以驱逐胡虏而有天命,他引建奴入关恢复大明,这是太祖愿意看到的吗?我大明可不是后晋啊。”

马岱顿时恍然大悟,他点头回道:“大人这么一说,我倒是有些明白过来了,差点就被那些人的言词给迷惑了。只是日后我们真要成为大顺之臣了吗?”

第317章青州二

看着马岱既有期待又有茫然的眼神,杨御藩知道,这才是马岱所真正关心的问题。他思考了许久,最终拿起了自己一直在看的信件递给了马岱。

马岱看着面前的信件有些不明所以的时候,杨衍已经吃惊的叫了一声:“叔父。”

马岱下意识的看了看杨衍,不知他为何如此激动。这边杨御藩已经开口说道:“这是陛下写给我的信件,刚刚你问的问题,我不知该怎么回答。不过我觉得你看过这封信件后,会有所领悟的。”

听了上司这话,马岱只是迟疑了一下,终于还是接过了杨御藩手中的信件,略有羞愧的说道:“多谢大人。”

说完,马岱便就着门外的光线看起了信。这封信很厚,一张纸四五百字,这里至少要有近20张,足可以当成一本小册子来看了。而杨御藩也是细致的在边上用棉线缝了一道,真让这封信变成了一本可以翻阅的小册子了。

马岱一开始还觉得杨御藩有些过于重视李自成的话了,把李自成的信件放在身边有空就看一遍,这举动未免也太过谄媚了。等他看到了信中的内容后,他才觉得这封信确实值得花时间反复去看。也就是杨御藩还在边上等着,他也不好意思翻来覆去的看,但也足足花了近一刻钟才放下手上的信件。

杨御藩拿回了信件后说道:“你现在应该明白了,我们要不要做大顺或大明之臣,这由不得我们来选。我们能做的选择其实只有一个,要不要站在胜利的一方。”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