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2章(1 / 2)

大顺永昌 富春山居 4000 字 2022-03-18

,一来是被工部制造的劣质火药武器给弄怕了﹐除了威力较小的三眼铳外,其他火药武器杀伤自己人的数量比杀死敌人还多;二来就是火药太贵了,西北明军连军饷都要拖欠几个月,谁还肯拿火药来练习。平时不练习,战时使用火药武器就是自杀。

比如当初吴桥兵变后,山东明军围剿叛军,结果他们从各处搜罗来的三十门大炮炸了二十门。这当然不是大炮的质量太差,毕竟孔有德这些叛军用的也是同样规格的大炮。问题在于山东明军这边没有练习过装药和清理炮膛,他们只会装火药、塞炮弹,然后点燃放炮,这样使用岂有不炸之理。

正因为火药武器容易爆炸,所以明军一般都不喜欢往火枪兵身边凑,加上明军作战体系的退化,西北明军和蒙古人打,几乎都是冲上去砍就嬴了,因为大部分蒙古人都没有铠甲,所以西北明军将领最喜欢莽一波,而不是讲什么诸兵种配合。你在列队的时候,蒙古人早就跑的没影了,于是西北明军也就遗忘了兵种配合作战这回事。

第330章新军一

平原上列阵前进的军队中,站在排头的韩尚亮口中含着竹哨,不时的以声音调节着部下们的步伐,以防止自己这一排人脱离了阵型。

韩尚亮是徐州本地人,他家属于乡间的小地主,在明末这样的乱世中,韩尚亮兄弟及族人也就自然的结寨习武自保了。

对于李自成这些流贼,韩尚亮当然是没什么好感的,毕竟徐州本地的土贼都是打着响应闯王的旗帜劫掠乡里的,就连那些从外地调来徐州剿贼的官兵也因为军饷不济,不时有人逃入了流贼中祸害本地人。

因此,当李自成陷北京城,并派人南下招抚地方官员士绅时,韩尚亮等一族人并没有向李自成派出的官员输诚。不过韩尚亮也没有期待大明的官军还能打回来,因此只是告诫族人安分在家过自己的小日子。

不过等到李自成的大军南下后,韩尚亮就发觉事情有些不对劲了。因为李自成大军携来的大量北方人口,正开始侵占徐州以南的大量土地。

过去李自成的军队即便给无地农民分地,但是因为乡土观念的问题,那些得到了土地的农民依旧不敢得罪本地的乡绅地主,毕竟李自成的军队未必能够在地方上久待,而他们可是要同那些乡绅地主世代相邻的,对于李自成军过于积极,很容易被秋后算账。

但是当李自成把徐州等地方的土地分给了这些北方来的移民后,这些移民天然就会抱团对抗本地的乡绅,且为了能够彻底的压制本地势力,他们也就积极的向李自成的都元帅府靠拢了。

在李自成南下淮安之前,都元帅府在徐州等地立足未稳﹐所以对于本地乡绅还是采取了一些温和的手段,极少采用直接没收土地的方式,而是尽量以赎买的政策从地主手中拿到土地安置移民。

不过在李自成扫平了淮扬等地后,都元帅府对于地主的态度就开始强硬起来了。有着来自淮扬地区运来的物资,都元帅府对于徐州等地的地主进行镇压就没有后顾之忧了。

韩尚亮一族于是也就进入到了都元帅府的视野,因为韩家不仅是地主还拥有一支近百人的民团,这显然就是地方上的不稳定因素了。韩尚亮的嗅觉还是很灵敏的,当都元帅府发给韩家征兵令后,他没有试图找人免去兵役,而是积极的带着民团的骨干来应募了。

韩尚亮的选择让韩家躲过一劫,而和韩家相邻的几家村寨,因为不愿意服从都元帅府的命令,都被都元帅府派出的军队扫平,并强制迁移到南方去了。在一支职业军队面前,他们所修建的堡寨和小孩的玩具没什么区别。

被招募到新军中的韩尚亮倒也没有后悔,因为新军中的条件确实不错。这么说吧,虽然韩家是不小的地主,但也不过能让韩家兄弟三两天吃一回肉,至于那些聚拢来的团丁,一个月能吃上两回荤腥就是天堂了,平常时候也不过是以吃饱为标准,大多数时候吃的只是地瓜粥和杂粮窝头。

但是新军中普通士兵,一日三餐吃的是白面馒头和大米,早上必然有一个鸡蛋或咸鸭蛋,中午和晚上至少有一尾鱼,不是那种清汤白煮的,而是用油煎出的,一周必然能吃上两次肉。这半个月里,一周的肉食已经增加到了三次。

原本对于参军还抱有抵触情绪的新兵们,在军营待了三天就不想回家了。像韩尚亮兄弟都已经觉得这个伙食过于丰盛了,对于那些一年到头吃不上一回肉的佃户子弟来说,这样的军营简直就是天堂了。唯一让新兵们感到不满的,就是他们能吃多少都行,就是不能把食物带出食堂。

不少士兵很想节省一些口粮带回去给家里人,但是军中不许。当然,在这样好的伙食背后,是新兵训练的严苛程度。一开始,许多士兵都难以忍受军中这些苛刻的纪律和大量的体能锻炼,因为他们过去在家中并没有这样消耗过自己的体力,他们总觉得这是一种虐待。

但是在医疗诊治和良好的伙食支持下,差不多30天后新兵就习惯了军营中的集体生活。训练受伤生病可以得到医治﹖体力消耗完了可以通过食物补充,再加上军中的纪律约束,几乎没有新兵不能被改造过来的。士兵们很快就形成了这样一个观念,认真训练和服从军纪,是他们获得食物及生活必需品的必要服从,否则都元帅府为什么要养活你呢?

而对于韩尚亮这样的乡间土豪子弟来说,则是看到了一条上升的道路。他纠集族人和乡里编练民团虽然是为了保护村寨,但也未尝没有想过在这个乱世中一展身手的。韩尚亮虽然承认自己不可能考上科举,但他觉得自己并不会比那些举人、进士的才能差。

毕竟能够在乡间编练出一支近百人的民团,护住方圆十几里内的安宁,也不是一般人能够干成的。只不过韩尚亮是自学成才,并没有接受过系统的军事教育,因此在进入新军之后他立刻就反应了过来,相比起真正的将领,他的军事知识还差的远了。

进入新军后的韩尚亮感到自己是如鱼得水,因为新军中实施的各项条令对他来说都是宝藏,这是他过去闭门读书不能凭空想象出来的。而都元帅府并不吝啬于把这些知识传授给新军将士,甚至还提拔了一些学习条令最出色的人员。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