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章 募兵(1 / 2)

大明再起 白色孤岛 3879 字 2023-01-19

阳光明媚,微风拂面。

淮安府城南的一处兵营外,一大早就聚集了大量精壮的汉子。

“听说选为敢死营的兵就有五两安家银子,这是真的吗?”

数以千计的精壮汉子三五成群的聚集在一起,窃窃私语。

“布告上写得可是清清楚楚,应该不会作假吧?”

“而且听说这敢死营可是颖王殿下负责编练的,颖王殿下说话总不能不作数。”

“一旦选为敢死营的兵,以后每月可以拿到三两银子,杀敌立功还另有赏赐,这可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情啊。”

“如此一来,这敢死营的军饷岂不是比官军的都高?”

“那可不,谁让敢死营的背后是颖王殿下支持呢。”

“颖王殿下还真大方呢......”

聚集在兵营前的精壮汉子均是听闻消息前来应募敢死营乡勇的。

朱由榘可是一个说干就干的人。

在有了盐商董承业八百万两银子的支持下,他决定编练一支精锐的军队。

施展自己抱负的同时,挽救摇摇欲坠的大明朝。

毕竟现在兵荒马乱的,手里没有一支信得过的虎狼之师,任他有天大的本事,也难以成事。

毕竟面对李自成的大顺军,面对满清的铁骑,他总不能一个冲上去战斗吧?

所以,掌握一支靠得住的军队,成为了当务之急。

可是大明朝的那些军队要么缺额严重毫无战斗力的卫所兵,那些募集而来的所谓野战部队,也是一败再败,早已经军无斗志。

一旦面对敌人,往往都是一触即溃,不堪一战。

大明朝想要站稳脚跟,想要重新的崛起,非得另起炉灶,打造一支精锐之师不可。

可是他作为一名郡王,压根就没有权限去沾染兵权。

幸好崇祯皇帝死之前,也算是做了一件好事情,那就是两次的下旨,允许地方官宦乡绅组建团练乡勇,以对抗贼军。

当然了,朝廷是没有银子的,组建乡勇团练的钱,都得地方上的富豪乡绅自己筹措。

在朱由榘看来,这个办法那是相当的高明。

大明朝廷的钱早就用在了对抗大顺军和鞑虏满清上了,现在不用出一分钱,还能组建乡勇团练部队稳定地方,多英明的政策啊。

要是这些地方团练乡勇磨练一下,还能转为正规军,调到正面战场去作战。

实际上后面清朝面对轰轰烈烈的太平天国运动,也是搞过同样的政策。

在曾国藩,李鸿章等人的领导下,湘军,淮军等勇敢善战的部队都是从地方团练发展起来的。

就是这些能打硬仗的地方团练部队,硬生生的灭掉了太平天国......

可是崇祯皇帝下达这个旨意太晚了,在崇祯十六年的时候才下的旨意。

想要在短短的一年时间编练出一支能征善战的地方团练部队,还是有些困难的。

除此之外,他除了下达旨意外,压根就没认真的去贯彻落实这个事情。

人家大清朝还派曾国藩,李鸿章等大臣亲自督导编练乡勇呢。

有了这些朝廷大员的领导号召,地方上的团练就能够拧成一股绳,形成战斗力。

可是崇祯皇帝光说说而已,就让地方乡绅富豪筹措银两自己搞,导致太分散,难以形成战斗力。

更何况这些地方上的乡绅富豪组建的所谓团练,不懂治军,缺乏正规训练,自然不成气候。

唯一成气候的则是漕运总督路振飞从两淮招募的数万劲卒,而且经过了严格训练。ωωω.ΧしεωēN.CoM

只是这些乡勇不是正规的官军,钱粮都是乡绅们凑的。

对于这些乡绅富豪而言,自然是不愿意这些团练乡勇外出作战,而是留在本地保卫他们的家业才是最要紧的事情。

如此一来,就算是漕运总督路振飞想调这些乡勇团练去别的地方作战,那些乡绅富户也不会同意。

要是这些乡勇团练走了,谁保卫他们的家园?

他们毕竟是提供钱粮的人,路振飞这位漕运总督也是受制于人。

所以路振飞麾下的这些乡勇,守卫家乡还可以,外出作战几乎是不可能的。

一旦外出作战,那些乡绅不给钱粮军饷了,估计这些乡勇团练就得闹哗变。

说到底,还是缺银子在作祟。

朱由榘现在手里有的是银子,他想要搞一支乡勇团练,作为自己的一个助力。

毕竟搞乡勇团练这可是崇祯皇帝下过旨的,任何人不敢说三道四。

他有的是钱,所以直接开始砸银子。

他不好直接伸手到路振飞这位漕运总督麾下去夺兵权,这样的话,会导致路振飞反感。

所以他决定另起炉灶,另外编练一支乡勇团练部队。

当然,靠着那些新兵,想短时间形成战斗力那是不可能的。

可是时间不等人,满清铁骑和大顺军打完了,那可就会南下收拾南明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