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 第129章 【甲之蜜糖】(1 / 2)

寒门贵女 戴山青 5958 字 5个月前

在生父那进行了一番虚伪的寒暄, 谢寄真终于走出了谢五的屋子,白夫人又带她去见了五房那些弟弟妹妹还有父亲的妾室。

谢寄真有两个弟弟和一个妹妹,弟弟都是庶出的, 在家族里排十一和十三, 妹妹是白夫人生的,姊妹里排第九。

谢九娘没见过姐姐, 还有些认生地往白夫人身后钻, 等知道了这是自己的姐姐, 才喊了人。

白夫人也是有女万事足的个性,膝下有个姐儿也是好的, 五房不缺儿子, 她也不想为了生个嫡子较劲去一味讨好谢五,她又不是不能生,也没有拦着别人生儿子,别人总挑不出她的错处来。

所以一个谢九娘就已经证明了她的生育能力,让她拥有了自己的女儿, 白夫人就满足了, 不愿意一味强求了。

五房也不是靠子嗣就能站稳脚跟的,十一郎和十三郎的母亲就是例子。

谢寄真也敏锐地发现五房那些妾室大多数面孔她都不认识了, 连十一郎和十三郎的母亲也不见了,她很惊讶这件事。

当初范夫人还是谢五太太的时候, 十一郎和十三郎的母亲仗着生了儿子多有僭越之举,然而那时候谢五都更偏帮那些对他更服从的妾室故意气范夫人。

十一郎和十三郎的母亲一个是老夫人赏的妾, 一个是外面聘的良妾, 有子嗣又有地位,还有谢五的情分,现在又来了一个小官之女的白夫人, 谢寄真还以为五房会闹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呢,没想到这两个爱妾都不见了人影。

谢寄真有些惊讶地看向白夫人,等谢五那些妾都退下了,白夫人才悄悄告诉谢寄真:“十一郎的母亲遭了郎君的厌弃,在我进门前就被送回应天老家的庄子上了。十三郎的母亲因为不听话,被罚了出家修行了。”

谢寄真突然有些感到震悚,当初这两个顶得她母亲天天生闷气的姨娘居然得了这样的下场,谢寄真没有为此感到高兴,虽然她们曾经是她与范夫人的敌人。

谢寄真对谢五的无情有了更深的认知。

谢寄真还以为凭着子嗣与情分,这两位姨娘还能在五房呼风唤雨呢,毕竟白夫人看上去还不如她母亲范夫人这个大妇厉害。

结果她们两个都败在了谢五手上了,原来谢五所谓的“情分”就是纸糊的。

再想想谢五房里那些比自己大不了多少的新妾,谢寄真心里更加恶心了,她开始厌恶自己身上父系的血脉了,她好好的一个人,为什么会有这么一个无耻的父亲!

白夫人也是因为这两个妾的下场歇了拼子嗣的心思,她的家世地位,谢五不喜欢了,就能被赶出去,生十个儿子也没有用。

何况这一大家子人口多、乱七八糟的烂事也多,没见谢大太太的府就已经把墙围死起来了,不与这边常常往来了吗?

生了儿子也未必能保证他的以后呢,白夫人只想得过且过地活下去。

离开了五房,谢寄真又去见了谢大太太霍夫人,这是她回谢家必须得去拜见的人物,因为她是贵妃的表姐,也算是谢家真正的靠山。

谢家老夫人和谢家大太太都姓霍,老夫人与大太太本来就是姑侄的关系,现在又是婆媳,本该亲如母女的。

谢大当初因为有个做贵妃的妹妹被封了庐州侯,霍夫人成为了庐州郡夫人,一家子住了御赐的侯府,就在谢家隔壁,为了表示没分家,谢大家的府与谢府院墙上开了一道门,表示还是一家子。

可是谢大一死,成了寡妇的庐州郡夫人却将那道门堵死了,表示不与谢家其他人常常来往了。

霍老夫人气得半死,却拿她没奈何,因为霍夫人的亲弟弟是如今如日中天的信远侯霍几道。

谢贵妃当初能被陛下娶为续弦,也是因为她还有个厉害舅舅霍兆,霍兆也是凌霄三十臣前几个之一。

霍兆当时唯一的女儿谢大太太已经成为了谢家妇,谢贵妃就成了他最亲近的未嫁女后辈。

谢贵妃因为家世清贵又因为舅舅的关系,最后才得以嫁给陛下。

霍兆作为开国重臣后来被封了信国公的爵位,在元新二年因旧伤而死,被追封为幽州王。

霍几道不是霍兆的嫡长子,没有得到信国公的爵位,但是却因为军功在元新四年被封了信远侯,自此霍家一公一侯,与蔺家门楣旗鼓相当。

霍几道现在还年轻,前不久又北征北墨立了大功,据说陛下可能要继续加封他为国公。

谢家作为贵妃的娘家虽然荣华至极了,但是谢家出的实职官都是文官,有武勋的霍家才是他们的真靠山,只有霍家还不够,他们后来又与同样年轻还能建功立业的建章侯陈文谋结了亲,这些都是为了加大贵妃一派的筹码。

霍夫人虽然姓霍,却懒得搅进这些权力的游戏里去,于是封了墙不与谢家主院常常打交道,与她那位如日中天的亲弟弟霍几道据说关系也不太好,一见面就吵架。

虽然院墙已经封了,但是谢寄真没有不去拜见大伯母的道理,就只好从谢家大门绕出去从卢州侯府正门去叫门拜见。

她以为霍夫人不会见自己的,自己只要在门口表个态表示拜见过了就行,没想到霍夫人却真的喊她进门了。

谢寄真进了门,看见了霍夫人一身缁衣,头发上只戴了一个白玉冠,端正又严肃地坐着。

“大伯母。”谢寄真行了礼,等霍夫人抬手喊她坐下才真正坐下。

霍夫人细细打量了谢寄真,说:“寄真又长高了些。”

然后她细细问了谢寄真几时到的北边,又问她这几年都学了哪些学问,还问了她范夫人如今过得如何。

谢寄真一一交代了,对于范夫人只是说:“家母如今在苏州打理家业,身体健康。”

霍夫人听完就点了点头道:“你母亲是妯娌里我比较喜欢的,她和离回去也是有了好日子了。”

谢寄真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低头喝茶,霍夫人又说:“你们母女如今离了隔壁越过越好,我心里也是为你高兴的,你来了顺天不来看我,我也不怪你。”

谢寄真立马放下茶诚惶诚恐,霍夫人却是一脸平淡,说:“你也不必离我太近,你如果常常来看我,自然就要常常去隔壁了,我知道你的为难。”

霍夫人当初是谢寄真在谢家难得的公道长辈,霍夫人也很喜欢小时候的谢寄真,只是谢寄真离开了谢家之后这些关系就淡了。

在霍夫人这用了一道茶,霍夫人还想留谢寄真一顿饭,但是谢寄真说还要去学里,霍夫人就作罢了,笑着打发她离开了。

……

祝翾接了谢家的帖子之后,就也没太把这种事情太放在心上,仍然是埋头做自己的学问。

京师大学她发现还是学历史学和法学的最多,因为这两个学问在科举一事上最有退路,学经济类的就不多了,这是新的体系学问。

几个博士之间都有各自的派别与观点,按照现在当世的经济状况,博士们都根据自己的数据与猜想有自己的假说,祝翾作为学生不能验证谁的假说更有道理,只能一起学了都记下来。

个个都是大家,都有自己的观点与方法,有一些互相有共通之处,有些甚至互相矛盾,这就是学一个新生的学问最头疼的地方。

就相当于在百家争鸣的时代,一个人同时做了百家的学生一样,各个学说之间总有一些互相鄙夷矛盾的地方,可是祝翾作为什么都学的学生只能全记下来一起学。

谢寄真理学那里还好一点,虽然不同派别的博士之间也有自己的格物假说,但是都要经过实验和推演去验证,谢寄真每日都在格物去验证谁是真理。

而经济类专业上的假说都是按照当世的理想状态去提出的假说,很难去真正验证对错。

班上学经济类的也就三十几个人,只是学法学和历史学的零头,就这么点人居然还根据不同博士的学说分了几个派别,祝翾是罕见的先全盘接收下来不去站派别的学生。

虽然这样学脑子有时候也会打架,但是真理这东西不是靠站队站出来的,祝翾觉得博士们都挺有智慧,只是观点不同罢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