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4. 第184章 【唱经楼下】(1 / 2)

寒门贵女 戴山青 5224 字 5个月前

十天四场试考完, 考生们是已经完成任务了,趁着还没正式放榜,还能狠狠放松一下,因为要等放榜, 那些外地考生也都没有回去, 也在考完放榜前的日子在应天狠狠逛了一通。

应天旧宫一带还有秦淮河一带因为学子这几天都出来扎堆放松, 天天热闹得不行, 天禧寺门口卖糕的小贩这几天挣得荷包鼓鼓, 寻常的糕只要沾个“举人糕”、“解元糕”的名, 学子或者他们家里人看到了都会讨个吉利买一点回去的。

祝翾这几天已经吃了天禧寺外六个版本的“中举糕”了, 祝莲就是看了走不动的那种人,她家里两个考生呢,总是本着“来都来了”、“图个吉利”的精神买这些回去讨彩。

因为这些讨口彩的东西买太多了,祝翾是早也啃糕晚也啃糕, 但是她还不能说太客观的话反驳祝莲的苦心。

祝莲这时候这种迷信的劲特别像大母孙红玉,祝翾假如说什么“中举的必然都是学识厉害的, 而不是吃糕吃得多的”, 祝莲反而会止住她,她生怕妹妹真因为说了这种话中了某种不得了的玄学而导致考不中。

住在祝翾巷子里的那堆外地考生这几天也出来打扮干净在外面潇洒了, 只不过祝翾路过时听他们说过可惜应天传说中的“秦淮艳景”不再的话。

祝翾知道这些人在可惜什么,曾经秦淮一带秦楼楚馆繁多,离学子们念书的地方又近,是前朝科举之后的考生寻欢作乐、作词作赋的圣地,然而太女扫了他们的兴了,太女当年来应天之后,抵达秦淮第一件事就是彻底封锁这些地方。

那些读书人心里向往的“秦淮艳景”从此便不复存在了,都说“书中自有颜如玉”, 可是这些“颜如玉”们不会再出现在秦淮附近等待才子们的驾临了。

之前乡试也有考生因为太想找“颜如玉”,就结群去了某些地下的类似场所寻快活,这群考生被发现了的下场自然是被剥夺本次乡试考试资格、剥夺以往所有功名并且终身不可再参加科举。

以往这样残酷的例子摆在读书人眼前,所以住在祝翾巷子里那群读书人也就是嘴上可惜罢了,谁也不敢去冒险拿自己前途赌快活。

但是应天本身的繁华也足够吸引第一次来的外地考生们这几天在这流连忘返了,祝翾因为外面这几天全是人,反而是懒得出门的,天天闷家里练刀练剑练匕首打太极,这段时间为了备考乡试太久没有锻炼一下武力了,祝翾打算补回来。

然而内帘的考官与阅卷官们就没有考生们快活了,尤其是两位主考官,当初从京师领了主考的任命就奔赴了应天,一到应天,就直接进了贡院被关着出卷子,内帘的那道门不到放榜是一只脚都不许踏出去的。

重重官兵们包围着阅卷重地,太女确立之后进行了完整的科举改革,允许女子参考只是其中一个步骤,还有一项很重要的阅卷改革——赋分制。

从前科举不赋分,考生成绩还有一部分靠主考官个人喜好的加成,大家都揣摩主考心思重首场,忽略后面的几场。

但是这次全国乡试都要求赋分了,以最后总分成绩高低决定录取名次。

乡试四门一共六百分。

第一天七道经义题一共一百九十分,三道四书题每道三十分,四道五经每道二十五分。

第二天总分一百三十分,五道判每道十五分,诏诏表选做题二十五分,论三十分。

第三天五篇策,一篇总分三十分,总分一百五十分。

第四天理学综合题总分一百三十分。

考官封闭出题时还要提前写出所有的官方参考答案,一起编写出明确且严谨的赋分参考书,各房阅卷官以赋分参考书给分扣分,这样既可以大大提高阅卷效率,又可以更加精确公平地给出具体的举人名额。

最后也更能选举出更全能的人才,虽然第一场依旧是重中之重的,但是后面场次因为被赋分了也不可能再变成“走过场”的项目。

赋分参考书的编写也不能掺合太多主考官自己的学问倾向,比如第一天经义题的“三月不知肉味”这题虽然大部分考官都倾向更大众的赞美说的观点,但是也不代表考生以伤心说的角度破题就是错的。

顾知秋写了两个版本的例文,然后吩咐下面考官无论是赞美说和伤心说,只要按照“赋分参考书”的标准能够答出踩分点,就能给出第一层的基本分。

阅卷的各个班房里堆满了考生们匿名的试卷,考官们按照赋分原则在精细给分,都答在点上给出所有的“基础送分点”,然后再按照字迹、文笔、逻辑结构等角度进行加减。

给出高分或低分的试卷都要在试卷上写下明确给高分或低分的批语与理由,答得不好的卷子上给出的批语都是“破题混乱”、“语序不通”、“圣人言引用错误”、“立意偏题”等话。

答得好的卷子上批语便是“破题精确”、“音节和畅”、“自然浑成”,写得特别好的卷子上面的批语更是很长一段,恨不得每句都下笔夸一下。

每房第一轮阅卷完毕,就把自己这房分数最高的那几十张卷子上承给主考官,每科基本只有分数最高的前四百份卷子能到主考官们跟前再进行第二轮更细致的重新核分估分。

主考官又在会自己觉得精彩的高分卷子写下更多批语,倘若某考号的匿名考生有两科卷子能到主考官跟前,那么他另外没到主考官跟前的两科卷子也要按照考号翻找出来,再经过一轮复核流程更严细的批改。

内帘考官们因为考试期间一直被看守在里面写赋分标准细则,所以只认考号不认人,这一场乡试出现了一位非常吊诡的考生,是考号为甲场申巷光字号的考生。

考场内分甲乙丙丁等场,每场内有巷,巷按照子丑寅卯为序排,巷内具体位置以千字文编号。

这位甲场申巷光字号的考生在没正式算总分的情况下就已经被敲定成了解元,因为每科送到主考官跟前的试卷经过复核之后的单科头名都是此考号的学生。

主考官验到第三场的时候终于有了一种“似曾相识燕归来”的感觉,然后一对考号,终于忍不住道:“怎么第一算下来又是这个甲申光?”

每场第一确定下来时,书吏都是唱名:“甲场申巷光字号为首卷!”

为了细致严谨,这位“甲申光”的卷子又被所有考官与同考官再核了一遍,最后在各种严格的扣分要求下,依旧得到了五百八十四的高分。

核验完的所有卷子都要交与内场文吏登记考号与总分,这一场的举人第一百八十名的总分为四百八十五分,这就意味着南直隶这次乡试举人过线分为四百八十五分,第一的“甲申光”总分竟然足足高了过线分将近一百分。

等所有人分数登记完毕,确认无误之后,考官们终于开始了拆封考生名字的环节,所有人都好奇这位遥遥领先的“甲申光”是何许人也。

等拆出了“甲申光”的名字之后,所有人都陷入了震惊与沉默的情绪之中,副主考顾知秋却发出了一声畅快的笑声,道:“后生可畏,后生可畏……”

其余考官震惊之后却也只能吩咐文吏登记中举的所有举人名字与分数,到时候张榜对照分数与名字,落榜的考生也心服口服。

……

八月三十正式放榜,贡院门口早就堵了个水泄不通,八千考生,一共一百八十人的定额,几乎大部分人都要无功而返、败兴而归。

但是没有正式张榜之前,大多数人都觉得自己是那一百八十之一的幸运儿。

祝翾也在榜前站着,但挤不到前面去,于是她便与明弥、上官灵韫等人站在后面互相聊天,薛静檀也站在她旁边,几个人神色看起来还算轻松,而薛静檀的女儿薛冶早蹿到前面去了,她性子急想早早蹲榜。

学子们有自信满满的,也有因为紧张一直在扇风的,还有站得快要休克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