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7章(2 / 2)

火热的年代 富春山居 5426 字 2021-06-07

李诺夫上校亲自陪同高尔察克前去会见了英法在鄂木斯克的代表,这几位英法的代表在和诺克斯将军、莫里斯·雅南将军用电报进行了交谈后,终于向高尔察克给予了承诺,表明会支持他所组建的新政府,并帮助他说服美国人和中国人。

从英法代表的住处返回后,李诺夫上校便将临时政府的内阁成员们都押送到了高尔察克面前,要求他们把权力移交给高尔察克,并宣布辞职。

面对哥萨克们虎视眈眈的威逼,以杰尔别尔为首的内阁终于无奈的宣布总辞职。第二天,也就是12月1日,高尔察克召集鄂木斯克的官兵,向他们宣布临时政府已经总辞职,新的全俄政府成立了,他自任最高执政和全俄陆海军武装力量总司令,沃洛戈茨基担任部长会议主席等。

站在高台上的高尔察克意满志得的向广场上的官兵和市民们发誓道:“我们与布尔什维主义殊死搏斗,这一斗争不可能以条约或协定告终。我要求全俄罗斯的民众服从于全俄政府,为消灭布尔什维主义贡献你们的力量和财产,直到布尔什维主义在俄国消灭为止…”

英国上尉利奥.斯蒂文尼站在高台上见证了全俄政府这个军人独裁政府的成立,在典礼完成后的宴会上,斯蒂文尼上尉忍不住向高尔察克询问道:“在当前的局势下成立军人独裁政府是否妥当?我看今天来参加典礼的市民似乎并不完全赞成军政府取代民选政府。”

拿着一杯香槟酒的高尔察克看着上尉若无其事的说道:“不,上尉先生。是您不了解俄罗斯这个民族,这是一个无法摆脱奴隶心态的野蛮民族。如果没有鞭子,他们就不能前进,看看十月以来这些工人和农民所干的那些事吧,他们除了摧毁俄罗斯最高贵的那一部分之外,几乎一事无成。我们需要的不是民众的支持,而是他们的服从…”

当斯蒂文尼上尉退回到自己同伴之中时,一名泰晤士报的记者忍不住向他问道:“上尉先生,您觉得全俄政府成立之后,他们是否能够完成向莫斯科进军的计划?临时政府就是因为迟迟不向莫斯科进军,才被军队所推翻的,高尔察克将军总不会再犯这样的错误了吧?”

上尉看了一眼兴奋不已的记者,思考一下后方才说道:“我想,高尔察克将军恐怕不会有犯这样错误的机会了。我也相信,在高尔察克将军的带领下,向莫斯科进军绝不会是一句空话。”

记者不由继续向上尉追问道:“那么您认为,高尔察克将军真的能够消灭布尔什维克吗?”

上尉沉默了数秒后说道:“这要取决于全俄政府是否能够得到民众的支持,就目前来看,布尔什维主义在乡村中并不怎么受欢迎,特别是西伯利亚地区。如果全俄政府能够利用这一点号召起农民的支持,那么我认为至少打败布尔什维克还是可能的。”

记者一边在手中的笔记上飞快的记着,一边头也不抬的继续问道:“那么对于临时政府的总辞职和全俄政府的建立,是否获得了协约国的一致支持呢?”

上尉扫视了大厅内的人群一眼,发觉中国人依旧一个没到,他于是有些担忧的说道:“这个问题恐怕只有诺克斯将军才能回答您了…”

得到了从鄂木斯克传来的政变消息后,吴川立刻中断了自己的行程,并召集了英、法、美、日四国驻哈尔滨领事见面。在招待所的会议室内,吴川甚至没有坐下,他站在会议桌前对着四国领事冷漠的说道:“我国参与俄国西伯利亚干涉军的理由有二,第一是西伯利亚临时政府的邀请;第二是本着人道主义对捷克人进行疏散。

但是现在,在俄国的捷克人已经撤离的差不多了,而邀请我们的西伯利亚临时政府也不复存在了,我国无法以帮助一个军政府的名义去参与俄国的内战,这显然是不道德、也不符合国际公理的。所以,我将下令鄂木斯克到乌法的驻军后撤,并视情况完全的撤离俄国境内。”

不待各国领事有所反应,吴川便向各位领事点头致意,然后转身离去了,完全没有给他们说话的时间。对于吴川的表态,日本领事表现的无动于衷,英法领事反倒是松了口气,倒是美国领事真的着急,不待其他人说什么,他就匆忙起身跟着吴川出去了。

看到美国领事跟了上来,吴川给张云荣小声说了几句,便让人把美国领事莫思尔领到了自己房间的客厅里。让人上了热茶之后,不待吴川说什么,莫思尔已经焦虑的向他说道:“贵国的军队怎么能够撤回来呢?你们撤了,我国在西伯利亚及中亚的投资怎么办?”

吴川捧着热茶轻饮了一小口,然后才看着美国人平和的说道:“莫思尔先生您难道没看出来吗?这场政变的背后就是英国人和法国人,我军若是不撤,岂不是给他们当炮灰了?不管是苏俄红军向东,还是全俄政府的军队向西,我军现在都在两者之间,必然是要被牵连进去的,这显然不是什么好事。

至于美国在西伯利亚和中亚的投资,我国也一样有这个问题啊,但是想要保护我们的投资的话,就更加不应当参与到俄国人的内战中去了,否则不管两边谁赢了都会把我们当成敌人的。受到英法支持的全俄政府胜利了,他们也会更乐意和英法这些老朋友合作,而不是和我们这些新朋友合作,不是吗?”

莫思尔虽然承认吴川说的不无道理,但是美国在俄国这边的投资加贷款现在仅次于英国、法国、意大利,已经超过了比利时,占据了美国海外债务人的第四位,他自然是不愿意这么看着美国的投资打了水漂的,因此他向着吴川再次提道:“商业的投资可以先放一放,但是我国和贵方对于俄国政府的国家贷款,这个事情还是要先搞清楚的,总不能让全俄政府就这么混过去或是看着它垮台吧?”

吴川思考了良久才说道:“我们总要先看一看全俄政府能做些什么吧,要是全俄政府连本国的民众都不支持,我们还有必要急着承认它吗?那么倒时它垮台的话,莫斯科恐怕就更加不可能认账了…”

莫思尔始终没能从吴川这里获得任何有用的消息,考虑到现在美国的处境,他终于还是不敢过于逼迫对方表态,于是向着北京和华盛顿先做了一个关于鄂木斯克政变的汇报。

对于西西伯利亚的居民来说,这里居住着整个西伯利亚地区7成的居民,他们的意见几乎就代表了整个西伯利亚地区居民的意见,当然要除掉远东地区。他们对于高尔察克的政变其实是无动于衷的,甚至还要为高尔察克发誓和布尔什维主义奋战到底称赞上几句,毕竟布尔什维克的征粮政策真的很难得到农民的认同。

特别是西伯利亚地区的乡村几乎都以富农和中农为主,根本没有从之前的分地政策中获得好处,这里的乡村苏维埃都是被富农和中农所掌握着。哪怕苏维埃俄国从德国人手中拿回了大片土地,但是也一样得不到富农的爱戴,这个时候国家的荣誉感已经比不上自己的利益受损了。

但是他们万万没有想到,上台后发誓要同布尔什维主义斗争到底的高尔察克并没有先把布尔什维克当成自己的首要目标,而是先把乡村当成了自己的目标。当然高尔察克的理由也是很充分的,临时政府和萨马尔等政府合并之后虽然力量大涨,但是临时政府在扩军方面实在太不用心了,直到现在也就10万人不到,这要如何去同苏维埃红军战斗。

因此高尔察克决定先把军队扩编一倍,他派出了哥萨克到乡下去征兵并征用粮秣,然后等待明年开春时向莫斯科进军。原本对布尔什维克征购政策和征兵政策不满的西伯利亚农民们,首先尝到了白卫军的征兵和征收政策,这显然是他们没有想到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