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7章(2 / 2)

火热的年代 富春山居 5145 字 2021-07-22

这位在战争期间被同僚称之为沉默寡言的人,在加入德国工人党后却表现出了宣传方面的特长。此时的德国虽然并没有签署凡尔赛和约,并宣布退出了巴黎和会,但是德国社会却处于一个极为混乱的时期。

一方面对于德国皇帝的效忠随着战争失败趋于崩溃,这使得本就不够牢固的德意志帝国再度处在了分裂的边缘。就像奥匈帝国在宣布战败前,各自治领纷纷宣布独立,试图逃脱战败责任一样,德意志帝国内部各邦也存在着这样的趋势。不过和奥匈帝国相比,德意志帝国境内毕竟是同一民族,因此离心力并没有奥匈帝国那么的大。

另一方面,虽然德共尽可能的为退伍军人提供了工作,但是失去了洛林和阿尔萨斯,且海上航线始终被封锁着,这就使得德国的经济不可能一下获得好转。再加上,身体健全的退伍士兵可以去争取一个工作岗位,可那些在战争中受伤的士兵却没法获得政府提供的保障了,因为政府财政并不充裕。这就是使得受伤的退伍士兵对于现政府充满了愤恨,反政府的言论充斥在底层人群中。

比如阿道夫?希特勒参加的德国工人党,一边鼓吹社会主义、国家主义;一边却又主张反犹主义和巴伐利亚脱离德国的分裂主义。像这样矛盾重重的小党,充斥着德国各处城市。

不过德国共产党在这样的环境下,发展的也非常的迅速。主要是德共控制了德国北部的工业区,并得到了海军士兵的大力支持。在失去了公海舰队之后,德国海军就成为了一支无所事事的军队,德共成立后就对海军进行渗透,并把一部分海军士兵编制成了保卫柏林的武装部队,并把柏林警察总监换上了自己人,使得德国共产党控制了大半个柏林。

正如吴川对列宁所描述的,时间每过去一天,无产阶级的力量就强大一分,德国资产阶级左右为难的处境,正让德国共产党抓紧了机会不断快速的成长着。沙赫特发回的消息,也算是让德国资产阶级松了口气,至少他们不必同时对抗协约国和共产党了。

德国资产阶级很快就发现,在共产国际不断获得声誉的同时,巴黎那边的态度也渐渐软化了下来。比如英国所坚持的,先签署和约再放开海上封锁的主张,已经不是那么的坚决了。8月29日,驻扎在波斯的英军再次遭到了游击队的袭击后,英国政府终于承受不住美国的压力,通知柏林,协约国将会从9月5日起解除对于德国的海上封锁,但要求柏林必须重新派人参与巴黎和会。

在路上的吴川得知这一消息,便笑着对陪着自己一起返回柏林的沙赫特说道:“这倒是一个好消息,共产国际再一次迫使英国做出了让步,果然正义的力量是胜过枪炮的。”

协助共产国际,把数量不菲的武器运往俄国的沙赫特对于吴川的言词不以为然,如果没有中俄德三国把大批军火运往波斯和阿富汗,正义又怎么会有力量。对于那些阿富汗山民和波斯人来说,重要的是一把能够杀死人的武器,他们并不在乎武器有多破旧,也不在乎弹药充分不充分,因为他们是在保卫自己的家园,任何能够利用的武器都是好武器。

过去英法对于殖民地的优势,无非就是集结起现代化的军队和领先于殖民地一个时代的热武器。但是这种殖民时代的战争遇到了获得外部支援的游击队后,就面临了一个投入和收益不成正比的困境。就像英国人支持西班牙人对抗拿破仑的军队,哪怕拿破仑的军队再能打,陷入了西班牙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后,都只有投降的结局。

当共产国际开始插手波斯、阿富汗等地区的反殖民地作战时,只要共产国际能够源源不断的提供援助,那么英国就陷入了必然失败的结局。英国人显然也看出了这一点,才会放开对于德国的海上封锁,以避免德国继续向莫斯科靠拢,变成真正的苏维埃德国。

沙赫特只能举起面前的一罐啤酒,向着吴川致敬道:“有这样一个好消息在柏林迎接你,必然会给您带来更多的欢呼声。我要祝您这趟巴黎之行心想事成了…”

在华沙,吴川获得了霍夫曼的热情接待,此时的霍夫曼差不多成为了波兰的太上皇,被他叫来陪席的毕苏斯基一度不解的向这位傲慢的德军将军问道:“您有必要向一位东方的官员如此尊敬吗?恐怕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内都不可能为德国做些什么的,而他甚至还不是中国的政府首脑。”

霍夫曼瞧了一眼身边这位桀骜不驯的波兰政治家,似笑非笑的看着他说道:“假如你知道,现在的波兰正是他的随手之举,你还会认为他无足轻重吗?”

“这,怎么可能。”毕苏斯基的眼皮猛烈的跳了数下,然后转头避开了霍夫曼的视线,看着大厅内看似无害的中国人道:“我不认为,中国有这样的力量左右俄国和德国。”

霍夫曼轻轻一笑道:“是的,中国并没有力量左右俄国和德国,但是他做到了。这就是我为什么对他表示尊敬的原因,因为这是我做不到的事…”

因为霍夫曼的一席话,毕苏斯基记住了吴川的样子,不过这一晚的宴席和舞会中,毕苏斯基并没有得到和吴川单独交谈的机会。第二天一早,吴川就坐着火车继续向柏林而去了。吴川甚至都没有把毕苏斯基和另一个位面挫败了苏俄红军的波兰元帅联系起来,毕竟短时间内已经不可能再爆发一场苏波战争了。

在柏林火车站,吴川受到了隆重的欢迎。在德国资产阶级的宣传下,吴川已经成为了获得德皇资助而成功的东方革命家,并且共和党在战争期间对于德国侨民和财产的庇护,对于德国战俘的解救,和中国代表团退出巴黎和会的举动,都让德国民众对于中国产生了普遍的好感。

并不是说德国有多喜欢中国,而是好像一个人落难的时候得到了唯一的善意对待,因此这个人感到了特别的亲切感。但是等到这个人重新回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后,他是否还会记得这个善意对待自己的人,那就是两说了。不过现在么,还没有彻底从协约国树立起的绞刑架下逃亡的德国人,迫不及待的向中国的代表回报以热爱,试图表现德意志民族是一个知恩善报的民族。

虽然和吴川第一次抵达柏林时相比,现在的柏林市面有些萧条,但是和宋云桐去年末见到的柏林相比,这个柏林又要富有活力的多。不过吴川在柏林热闹的大街上还是能够看到,坐在街头默不作声乞讨的伤残军人,和被警察拦在路边的乞讨儿童,这座城市比之莫斯科也好不到什么程度,当然这是指普通民众。

柏林街头的高档商店内,进出的依旧是衣冠楚楚的绅士美人,一如战前的风光。而在莫斯科,这样的人已经看不太到了。

罗莎.卢森堡夫人是一个极有魅力的革命女性,吴川抵达柏林后就同这位夫人进行长谈。被列宁誉为“革命之鹰”的罗莎,和列宁一样,在阐述革命理论时总散发出一种让人跟从的力量。吴川对于卢森堡夫人提出的革命理念都持赞成,但他反对一点,他向卢森堡夫人指出:“在德国这样一个军事贵族和资产阶级占据优势的社会,如果工人阶级不能掌握在一个强有力的中央委员会下进行革命,那么无产阶级的敌人就会毫不犹豫的摧毁工人的组织,最终消灭革命…”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