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3章(2 / 2)

火热的年代 富春山居 5217 字 2021-08-03

因此,英国人不得不同意就荷属东印度群岛问题展开包括英、美、日、中、荷、原住民代表在内的多边会谈。日本的胃口最大,试图让荷兰完全的放弃东印度群岛,但是英国试图让荷兰人保留爪哇、苏门答腊两个主要岛屿的控制。

美国同样反对日本想要吞并爪哇、苏门答腊两岛的想法,也不认同日本对于香料群岛地区的托管要求,只同意日本托管新几内亚岛的北面和苏拉威西岛的南部。不过美国也不认同荷兰人永久的占有爪哇、苏门答腊两岛,认为应当在托管一段时间后采取公投,让原住民自己决定是否还接受荷兰政府的统治。

于此同时,中美互相支持了各自的要求,这让英国人很是紧张。在埃及、中东地区的乱象越来越明显的时候,英国终于向美国做出了妥协,同意就荷属东印度群岛的地位进行深入的探讨。实际上,就是英国以同意美国石油资本进入苏门答腊为条件,换取了荷兰人对于爪哇、苏门答腊岛的统治,英国还顺手拿走了马六甲海峡入口的林加群岛,从而杜绝了中美接近马六甲海峡的可能性。

日本虽然从荷属东印度群岛中捞取了好几片土地,这让国内的日本人高兴的把牧野称之为英雄,因为牧野没用一枪一炮就拿到了新几内亚岛西部和极乐岛半岛、苏拉威西岛南部,这可是前所未有的外交胜利。但是在日本的上层精英看来,日本还是被打压了。

除了苏拉威西岛外,新几内亚岛西部和极乐岛半岛开发难度很大,并不适宜居住。而不管是美国拿到的巴厘岛,还是中国拿到的勿里洞岛、邦加岛,虽然地方小,但都是适合居住和有着丰富资源的地区。作为首先提出荷属东印度群岛问题的日本,除了被荷兰人敌视外,就只拿了这几块破地,真是太不公平了。特别是日本海军相当不满意,因为美国人控制了龙目海峡,这让日本海军感到了威胁。

同样的,澳大利亚和荷兰人对于伦敦都充满了怨恨,后者的怨恨能够理解,因为英国出卖他们。而前者的愤怒,则是澳大利亚人对于伦敦纵容日本在东南亚的扩张感到了恐惧。

作为一个拥有着800万平方公里土地的殖民领,包括了澳大利亚代管的新几内亚岛东部面积在内,整个澳大利亚也就500多万人口。而土地面积只有澳大利亚十分之一不到的日本,人口却是澳大利亚的十倍以上。对于坚持白澳政策的澳大利亚人来说,最为恐惧的就是日本借口拓展生存空间向澳大利亚移民了。

虽然在战时,澳大利亚和日本有着相当不错的经济联系,但是战争一结束,澳大利亚就开始对日本和中国的贸易采取限制措施了。如果不是澳大利亚想要借助中国的力量抵抗日本的压力,和美国资本家给予澳大利亚的压力,光凭澳大利亚的人口,可没办法开发澳洲西部的矿产,中国估计也要对澳大利亚提出不断的抗议了。

在另一方面,澳大利亚把自己当成了东了南亚的盟主,澳大利亚人认为印度洋的中心在印度,那么东南亚的中心就该在澳大利亚。这也是澳大利亚积极的,把日本势力从南太平洋赶出去的意识根源。

澳大利亚的总理休斯和他所信任的基思·默多克,在11月初的荷属东印度群岛多边会议宣布了以上结果之后,立刻展开了对于伦敦的批评。休斯认为,伦敦就像是往肉铺里放开了拴着狗的链子,谁都清楚这只狗会做什么,而只有伦敦不知道。

澳大利亚总理休斯对于伦敦的批评,再一次把大英帝国殖民领和伦敦的矛盾暴露了出来。新西兰总理威廉·梅西评价休斯,“就和他的外表一样固执,一只大脑袋浑浑噩噩,一说起事情来就跑题,而且要跑题好几次。”

英法所陷入的困境,让再一次抵达巴黎的德国代表团开始赢得了主动权,他们大大的削减了协约国提出的诸多不合理要求,其中包括协约国对于德国个人财产的没收。在德国代表团的努力下,他们以放弃德国在海外的所有殖民地,及德国政府在国外的投资为条件,获得了各国对于德国个人财产的发还,但是不包括船只和港口。

紧接着的是协约国在赔偿款项上的放宽,从上百亿英镑一直降到了9.9亿英镑,并且其中70%的赔偿可以用钢材、建材和煤炭来支付,主要是为了尽快的恢复比利时和法国北部的城市、基础建设。至于剩下的30%赔偿,可以分期40年偿还。

这一条件确实相当的优惠,但是不管是实物赔偿还是现金赔偿,实质上都是全体德国人埋单,资本家不仅没有出多少钱,还利用国家赔偿的名义,给自己下了一个超级大单。因为协约国实际上已经免除了对于德国资本家的惩罚,在上一份和约中,协约国是要求直接拆走德国工厂中的机器作为补偿的,而那才是真正的对于德国资本家的惩罚。

在领土问题上,德国虽然保住了东线,保住了莱茵兰,保住了萨尔谷地,但是却保不住卢森堡,还被迫承认北石勒苏益格地区居民有权力投票,是否留在德国境内。这一地区以丹麦人居多,很显然公投对丹麦有利。但是在英国海军的看护下,德国根本反对不了。最后一个便是德奥的不合并。

于此同时,世界各地民族主义和布尔什维革命运动的高涨,也让德国境内再一次掀起了工人运动的高潮。美国这样一个战胜国都没办法按照所有退役的士兵,像德国这样的战败国,对外贸易还受到了限制,英国人只同意德国进口粮食和民生物资,不许德国进口铁矿砂和出口工业品,这使得德国经济虽然在回暖,但还不足以解决社会上高涨的失业率。

上百万的男性失业,许多城市里的主妇只能靠土豆卷心菜汤维持一家的生计,孩子们骨瘦如柴。和平到来的第一个冬天,整个欧洲都面临着饥荒,光是德国每个月就需要进口20万吨小麦和7万吨肉类。中国购买的美国粮食在英国人繁琐的检查下,并不能及时的满足德国的需要。

战争爆发时,美国红十字会筹集了1亿美元,英国提供了6200万美元,用以救济比利时及欧洲的孩童。1919年初,连俄国都享受到了美国人的邮包。但是到了夏天时,英法对于战债问题的拖延,俄国革命对美国工人运动的煽动,使得美国政府停止了对于红十字会的官方援助。

这样一来,德国国内的革命就变得蠢蠢欲动了,为了防止国内爆发革命,或是让德国共产党借着这个机会快速发展,得到资本家支持的社民党代表菲利浦·谢德曼在凡尔赛和约上签了字。

这一签字也是在弗里德里希·埃伯特联合了自由党人和天主教中央党的领导人,以民主的原则迫使了罗莎·卢森堡接受的。因为埃伯特要卢森堡救救德国的孩子。

他向卢森堡说道:“如果不能达成真正的和平,德国就不能恢复真正的战前海外贸易。中国和俄国的支持当然好,但是短时间内它们的资源并不能成为德国工业的资粮。”

对于德国人向协约国的妥协,吴川是有所预料的。毕竟继续斗争下去,只会让德共成为德国人的英雄。但是对于德共的软弱性,即对于民主政治的迷信,吴川感到无话可说。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