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5章(2 / 2)

火热的年代 富春山居 5028 字 2021-08-03

在一边要求各地就城市公社化运动进行仔细考量外,宋云桐也只能要求派人转程前往莫斯科向吴川请求指示。而吴川给出的指示是,“要因地制宜的推动城市公社化运动,不要怕犯错误,对于在公社化运动中发现条件还不成熟时,也不要怕丢脸,可以暂时退回到起点,等到条件成熟再上马。”

吴川给予党的中央委员会的意见,就是原则上支持城市公社化运动,但是并不主张一下全部铺开,他在信件中指出:“…公社,将会成为社会主义最小细胞的组成,城市公社的发展将会实现城市居民之间的联合,城市和城市之间的联合。当实现了城市之间的大多数联合,那么乡村公社也将提上日程,从而形成城乡之间的联合。到了那个时候,我们下一个目标就应当是消灭国家和民族之间的差别,最终消灭阶级之间的差别,建立起真正的社会主义…”

共和党中央委员会一致通过了吴川给出的公社化运动方向的指示,但是很快,宋云桐就接着决议同梁廷栋争夺起了城市公社化的领导权。他认为梁廷栋负责公社内党员的联合,李大钊负责公社运动的宣传工作,但是组建公社的工作还是应当由劳动和经济委员会来负责才对。在吴川不在国内的时候,这委员会刚好由宋云桐领导着。

此时的共和党,最关心的外交工作正被吴川接手者,至于国内最为重要的工作,大多数委员都认为,一个是国内的经济建设,另一个则是推动城市公社化运动,至于北京政治或向南推动解放区的扩张,他们倒是都认为 可以先放一放。

革命委员会趁着一战发了一笔横财,但是这边横财最大的成果就是东北地区已经建成的基础建设和工厂、学校、水电站、火电站等硬件。18年到19年,则是对环渤海地区及黄河沿岸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工业城镇的建设。但是再想要往南扩张,当前的革命委员会已经力有未逮了。

这七八年积攒下来的资本、技术工人和机器、钢材、水泥产能,差不多已经用到极限了。毕竟,中亚、新疆那一块的基础建设也正铺开,东北、山东的工业产能依然不足以支持这么大的摊子。

而秦岭-淮河以南地区,特别是长江流域,同样吃到了一战的红利,虽然他们并没有吃到东北这么一大块肥肉,但光是向北方出售原材料和向协约国出口初级加工品,也已经让这一地区的民众生活水平超越了过去100年里最好的年份。

比如,安徽休宁县东乡湖边村,通过率水,上通屯溪,下达杭州,村子里有56户人家,每户平均年收入157银元多,其中农田产出68元多,副业收入接近90元。凭借着副业收入,这个村子的儿童上学率达到了一半。

最好的安徽厂布重48两一匹,市场价格2.8-3元,1匹布用纱成本1.8元,工资0.3元,染料0.2元,用铁木机一日能成2匹布,日工资就是0.6元。在战争的刺激下,这种土布几乎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有时还有人溢价收购,于是长江中下游等地开设纺织工厂的地区,都出现了经济旺盛的景象。

在这些地区,农民觉得现在的日子很安乐,比辛亥革命的时候好的多。辛亥革命的爆发,原本是得到了农民和市民的支持的,但是同盟会拉拢的会党江湖习气太重太,革命初期节节胜利的时候还不错,但是等到北洋军南下,革命军失利的时候,一些会党的本性就暴露出来了,他们劫掠商铺,强奸妇女,强拉农夫为军队当夫子。

二次革命的时候,就没有人再愿意站出来响应国民党的号召了,因为农民和市民都看出来了,这些革命党压根就不是为了他们革命的,而是为了自己和地主老爷们革命的。跟着他们去上战场是欢迎的,但是要是想要借着革命去推翻地主老爷的压迫,那是没有指望的。

因此,共和党的宣传主张虽然在青年学生和进步知识分子中反响不错,但是在市民中和乡村中则并没有取得广泛的支持。大多数人都觉得,现在应当好好过日子,而不是站出来闹什么革命。很大一群城市市民,反倒是更为欣赏国民党的温和革命论。不打仗、不流血,依靠民主推动社会进步。

虽然很多市民并不了解,什么是社会进步,不过他们觉得只要自己的工资涨了,物价跌了,生活变好了,那么就是一种社会进步。至于打倒地主和资本家,实施无产阶级专政的理念,很多人是敬而远之的。

面对南方如此没有觉悟的社会现状,共和党上层也觉得没有必要强行去解放他们。光是现在解放和建设北中国都够他们焦头烂额了,大家都在盯着自己培养出来的中学生和大学生,希望能够多分配一点到自己的部门,从而承担起更多的革命工作,而不是想着把他们丢到南方那个没有革命气氛的地方去发动群众去。

按照宋云桐的说法:“当前我们还没有能力把南方各省的自然资源开发出来,因为我们没有这么多钱去搞基建。南方那么多山地地形,光是要在山里修建桥梁和公路、铁路就需要一个极为惊人的投入了。我们完全可以先把这些投入放在北方更容易建设的地方,这也是更有效率的配置。

此外就是,南方的经济实际上已经同列强密不可分,我们哪怕把列强从南方成功赶走,南方人也不会感激我们,他们只会觉得我们破坏了南方的经济。因为目前我们的经济模式还不能同南方经济完全搭接起来,在解放南方的初期,南方的生活水准不会有所提高,反而会有所下降。这就是吴川同志说的,时机还不够成熟。”

梁廷栋等人是反对宋云桐的说法的,但是他们也认为现在还不是时候解放南方,因为共和党应当把更多的力量放在公社的建立上来,假如不能确立公社组织对于城市、乡村的控制,那么对于布尔什维主义来说,他们所建立的这个新中国就会偏离共产主义的方向。

简单的说,不要说南方群众不够赤色,他们觉得现在北方的群众也缺乏真正的革命热情。过于看重个人的物质生活,对于传统的文化价值观还存在着习惯性的认同,这就妨碍了集体主义观念的养成。因此,现在着急扩大解放区,只会继续稀释北方的革命信仰。

王亚樵其实更加支持梁廷栋这一方的理念,但是他更反对放缓解放南方的节奏,他觉得应该尽快的把共和党的力量扩散到全国,然后再进行全面化的社会革命改造。

只不过,他并没有权力向中央委员会提出自己的建议。但是他并不打算放过当前的好机会,共和党中央虽然不想挑起对南方军阀的战争,但是当国民党挑起安徽的战乱时,驻扎在河南的革命军显然是会接受安徽人民的请求南下维持秩序的。

12月2日,新任江苏省长李纯在南京宣誓上任的时候,柏文蔚指示淮上军发动了起义,以安徽人民的名义对倪嗣冲发表了一篇声讨书,就其督军安徽期间犯下的各种罪行进行了声讨,表示要赶跑这个独夫民贼。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