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9章(2 / 2)

火热的年代 富春山居 4882 字 2021-09-12

不过凭借着中苏德三国的紧密合作,中国也不是在中东地区没有发言权的,这也是美国人要求中国站在自己一边的基础,因为一旦双方在中东地区发生冲突,就不是中美对英法,而可能是中美苏德对英法。

1920年,美国的汽车登记数量比战前翻了5倍,达到了920万辆,每天消耗的石油超过了100万桶,对于这个时代而言就是一个恐怖的数字。除美国之外全球各国所有的汽车加起来,似乎也才占了美国汽车总数的十分之一,所以在陆地上的交通效率而言,美国几乎领先了全球一个时代。

1920年中国拥有的汽车数量,大约占了美国以外的四分之一,虽然在吴川看来这已经是拼了老命在发展了,但是面对美国这样的怪物,他也依旧有力不从心的感觉。虽然当前中国的石油消耗量,一年还没达到2000万桶,但是吴川却清楚,现在不占几块油田回来,一旦世界新的均势形成,中国也就遇到了当下日本的尴尬处境,有力量却撬不动成型的国际秩序了。

思考再三后,吴川让张云荣拟了一封电报发给马赛的领事馆,要求他们转交给参加会议的代表。在电报上吴川向代表们表示,可以考虑美国人的要求,但最好能够尽快促使会议向着分割石油租借地的方向发展,中国石油可以争取伊拉克及下方的内志沿波斯湾地区的石油勘探权。此外,吴川还向代表提出,可以同英国方面进行接触,再不激怒美国人的情况下,和英国人达成一定的妥协。

虽然吴川也知道,关于中东地区的石油开采问题绝不是一两年能够得出结论的,但是他还是忍不住想要加快一些各国对于石油开采的投入。在石油化工工业没有点出之前,石油的大规模开采将会显著的降低石油价格,对于当前完全进口石油的中国来说,自然是一件好事。

当张云荣拿着吴川拟好的电报底稿离开时,汪精卫也带着孙文总统的邀请来到了吴川的办公室。吴川和汪精卫交谈了数句之后,便点头答应了对方,表示自己明日会按时登门拜访总统。

其实吴川现在住的地方距离中南海怀仁堂并不是很远,走过去也就十几分钟吧。不过耿谨文和王葆真还是安排了车队护送吴川抵达了总统府,耿谨文和王葆真陪同吴川来到怀仁堂的会客厅内,孙文很快就在胡汉民和汪精卫的陪同下走了出来。

双方在客厅内交谈了几句之后,孙文突然向吴川提议道:“或者,我们可以单独的谈一谈,我认为这样更有效率一些。”

吴川瞧了瞧孙文身边的胡汉民和汪精卫,发觉两人也是一头雾水的神情,显然这是孙文的临时决定。他思考了一下就回道:“既然总统有这样的雅兴,那么就让他们先出去喝杯茶好了。我很乐意同您单独谈谈。”

孙文和吴川达成共识后,胡汉民、汪精卫、耿谨文、王葆真也只能咽下了反对意见,起身走出了客厅。孙文把手摆了摆,向吴川说道:“能请你坐近一些吗?我最近的身体不怎么好,中气有些不足。”

吴川也不推辞,坦然的起身走到了之前汪精卫坐过的椅子坐了下来,然后对着孙文说道:“总统有什么指教,尽可道来。”

孙文并没有立刻说话,而是打量了一眼吴川,这才出声道:“真是年轻啊,我在你这个年纪,也不过才刚刚弄明白什么是革命而已。而你已经成为革命之领袖了。”

吴川沉默了默一阵后答道:“因为我和您不一样,我没有做过一天清朝人。所以,我不必去考虑为什么要推翻满清的问题,当我看到它的时候,我就看到了革命。至于说革命领袖云云,只不过我刚好站在了人群前面而已。”

孙文沉寂了一会后也点头赞同道:“确实,所谓革命领袖,不过是有人站在了群众前面,让群众跟着你走。假如群众看不到这样一个人,或者说不愿意抬头看这样一个人,就不会有革命可言。

可既然你已经被群众所看到,也让群众跟着你走了,那么你至少要对群众担负起责任来。你真的觉得,布尔什维主义适合中国吗?在共和党成立之前,中国人重来没有接触过马克思的理论,而西方也没有那个国家真正建成了共产主义,倒是因为共产主义的号召,产生了破坏力极大的极端主义,巴黎公社和十月革命引发的俄国内战,都证明了这一点。

我认为,中国还是应当走成熟一点的道路。比如先建立起一个共和国,开化民智,然后再由人民来决定,我们究竟往哪里去。”

吴川这次沉默的时间更加久了,不过孙文很有耐心的等待着他的回答,之后吴川终于开口说道:“我是一个唯物论者,我认为社会进步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引发的生产关系的更迭基础上的。

假如,我们没有外部的威胁,社会生产力能够按部就班的发展,那么通过开发民智,让人民知道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然后再给人民以选择权,这当然是合理的发展方式。

但是,在满清的统治下,我国已经错过了一整个十九世纪,我国已经不可能在不受外部干扰的情况下按部就班的发展社会生产力了。这一点,从各国在华特权至今难以全面废除,就已经证明了。

而革命也是人民的选择,通过暴力革命彻底的摧毁旧秩序,建立起一个能够让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的新秩序,从而摆脱外部环境对于我国内部的干预,这也是一条道路。

所以,不是我选择了中国革命的道路,而是中国人民选择了这条道路,才会跟着我前进。”

孙文有些失望的看着吴川说道:“你就这么确定,你走下去的道路是正确的?”

吴川沉吟了数秒后说道:“假如我的选择是错误,自然就会有新的领袖站出来带着人民换个方向继续前进,革命道路从来不是固定不变的,固定不变的是革命的目标。

我一直都认为,并不是走上了革命道路之后就一直都是革命者。停留在原地不肯前进的,同样会在革命进程中变为反革命;试图一步跨越到革命尽头,省略掉革命过程的革命者,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拒绝承认革命是一个发展过程,而不是静止不动的凝固,因此也是反革命。

我所能做的,就是跟上革命的潮流,不要让自己堕落成为反革命而已…”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