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章(2 / 2)

火热的年代 富春山居 3391 字 2020-03-08

因此,他干脆趁着这个机会,为这些长春的官绅们解释了一下自己对于长春城市规划的想法。看着屋内的众人绞尽脑汁却无人出声回答自己的提问,吴川干脆就自问自答的说道:“当然是人,想要建立起一个经济中心城市,我们就需要各式各样的人才,就好比上海作为东亚第一大城,依靠的不正是从世界各地源源不断流来的人才吗?

只要有了人,我们就能置办起各种产业;而这些产业能生产出市面上所需要的各种商品;只要有了物廉价美的商品,东北各地的财富就会向长春聚集过来。当东北各地的财富聚集到了长春,那么长春也就自然成为了东北的经济中心。

如何把人吸引到长春来,我以为最优先的办法自然是给予工作。俄国人在远东开发时,以高薪招募来自关内的百姓,当铁路和城市建设完成时,这些人也就顺理成章的留在了自己所建设的城市里,成为了这些新城市的第一批居民。”

听到这里便有人忍不住说道:“可是,不管是修建铁路还是新城市,都需要大笔的投入。也许城市建设完成后,地价能够升值偿还这些借款。可是初期的投入该从何处筹集?要是全然依靠向外借款,到最后还不起利息,让洋人连土地也夺了去,我们岂不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吴川瞧了说话的人一眼,看的此人顿时醒悟了过来,正缩着脖子向后退去时,吴川却对着他笑了笑说道:“这位先生问的好,如果我们没有一个预定的城市发展规划,那么向外国人借款修建新城市,自然是要陷入难以还款的困境。

但是现在不一样,在建设之前我们要先确定把长春建设为一座什么样的城市,然后该以何种方式偿还本金利息,自然就能避免陷入这种不利的处境。

首先我要声明一点,革命委员会建设长春的规划,只是想让长春人民过上更好的生活,而不是让长春人民背负上沉重的债务,因此长春革命委员会会专门成立一个城市建设监督委员会,用于审核、核算所有建设项目的资金使用状况,并定期向长春市民公布,以做的专款专用。

其次,我刚刚也已经说过了,想要把长春建设成为东北中部,甚至是整个东北的经济中心,兴建产业群是必不可少的。在当今之世界,不依附于产业的商业,就犹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哪怕兴盛于一时,终究还是要被外国输入的更为廉价的商品所击败的。

而这个兴建产业也不能盲目投建,如果我们不找出一条更适合于本地的产业之路,而只是一味求新求大,那么这样的产业就好像是移植到北方的柑橘,不仅结不出甜美的果实,反而浪费了我们宝贵的建设资金。

那么适合于长春,抑或是适合东北的产业究竟是什么?我以为考虑到眼前的话,便可简单的分为两种,一种是依靠于本地丰富而廉价的粮食作为原料,比如之前已经存在于各地的烧锅坊、油坊和磨坊等,这样的产业不用我说,大家都知道是有利可图的,只不过限于竞争和运输的关系,这种产业的利润一向起伏不定,所以颇有风险。

革命委员会要做的,就是为这一产业打通东北各地的交通,降低粮食运输的成本,并组建大型的粮油集团统一收购加工,从而确保这一产业能够获得稳定的回报。之后则是进一步深入加工粮食,争取做大以粮食为基础的加工业和化工业,从而确保东北粮食能够在国外市场上也具备竞争力。

那么第二种,则应当是围绕于东北所缺乏的物资来建设。什么是东北所缺乏的物资?就人民的消费来看,最大宗的自然是棉布。大家都知道,东北这个地方不适合棉花生长,哪怕奉天栽种了一些棉花,也只能用于很低级的纺织物。但是对于一个将近半年时间处于寒冷季节的地方来说,御寒却是东北人的第一需求。

一直以来,我们都是通过出售大豆和其他粮食,然后从关内、外国输入棉布。这样的经济虽然有所互补,但是从长远看却令东北的粮食产业从属于了外地或外国,一旦外国人降低了粮食收购价,抬高了棉布的价格,我们依旧只能忍气吞声的接受。

而除了人民所需要的棉布,想要建设东北基础设施的钢铁、水泥、玻璃等物资,我们同样也是处于大量需求的…”

【提示】:如果觉得此文不错,请推荐给更多小伙伴吧!分享也是一种享受。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