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1章(2 / 2)

火热的年代 富春山居 3714 字 2020-09-17

当然,俄军在战役初期的胜利也带来了一个意外的后果,那就是令罗马尼亚以为协约国胜利在望,从而站在了协约国一方向德奥宣战,这给罗马尼亚带来了灾难性的后果。

在凡尔登方向稳定住局面之后,6月24日,英法联军集结了32个步兵师和6个骑兵师,2189门火炮,1160门迫击炮,300架飞机,在西线发动了索姆河会战。这一会战的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分散德军在凡尔登方向的兵力,从而减轻驻守凡尔登要塞的法军的压力。

凡尔登、索姆河、乌克兰,这三处大规模的会战使得协约国用出了最后一点气力,也让英法真正感受到了战败的威胁。7月24日,丘吉尔在英国下议院就寻求劳力资源发表的讲话中指出,“为了保证战争继续下去,我在‘中国人’这个词面前是不会退缩的。现在是我们最不应该顾及人们偏见的时候。”

英国驻华公使朱尔典在接到了伦敦发来的电报之后,顿时感觉身上的压力陡然大了起来。电报里主要说了两点,第一试探中国政府加入协约国的可能;第二和中国政府协商允许英国在中国招募劳工。

就在年初的时候,英国国内舆论还对革命委员会禁止英法招募前往欧洲的华工政策嗤之以鼻,认为中国人简直是夜郎自大的心态,拥有着印度这样一个人力资源极其丰富的海外殖民地的大英帝国怎么可能会缺乏人力。

但是现在让人感到荒谬的事情居然发生了,英国不仅想要从中国获得人力补给,甚至还想动员中国参加协约国一方作战了。这也就意味着,过去半年内他所主导的,让法国和中国爆发冲突的外交政策完全偏离了英国对华政策的方向。

现在这个时候再想要同中国政府恢复关系,然后劝说中国政府站在协约国一方参战,显然就变得极为艰难了。光是天津法租界扩界一事,现在就闹得沸沸扬扬的,更不提之前的开滦矿务局一案,总之当前的中国民众对于协约国一方丝毫没有同情,反倒是对德国人颇具好感。

如果是在前清时,民众的反对声音即便再高,只要北京决定了下来,那么民众的抗议也就无效了。但是现在不是民国了么,虽然北京政府内的许多旧官僚不知民主究竟是什么,但是革命委员会已经连续用人民的意志教训了北京数次,北京政府现在对于民意已经开始极大的重视了起来。

因此即便那位袁世凯总统依然是畏惧着大英帝国的,却也不愿意为了大英帝国去违背民众的意愿,因为这将使得民众更加的倾向于革命委员会,也就让北京政府更加的失去权威。

假如想要让中国政府加入到协约国一方作战,就必须挽回中国民众对于英法的印象,那么他就必须要同革命委员会达成协议。可是革命委员会可不是北京政府,这个敢于配合美国人逼迫开平公司交出煤矿的中国地方势力,绝无可能轻易的答应加入协约国作战的要求。

事实上,不管是英国还是法国或是其他国家的外交官,现在都头疼于同革命委员会的外交代表打交道了。作为地区新兴势力的代表,他们和日本人的作风截然不同,后者醉心于在国际法中寻找漏洞,动辄以各列强的帝国主义事迹作为行事依据,令人觉得都是些胡搅蛮缠的言论。

但是革命委员会的外交则并不如此,他们并不在意国际法中的漏洞,只是等待着在你虚弱的时候给你来上一下,让你痛彻心扉。俄国人已经被革命委员会收拾的一点脾气都没了,过去动不动就向北京政府抗议的俄国外交官,现在几乎很少在外交场合向北京政府发难了。

据朱尔典的了解,原本在外蒙古及西西伯利亚地区一直保持扩张主义的俄国人,现在却采取了全面防御的姿态。反过来,革命委员会却开始了在中俄边疆地区的大兴土木,从道路基建到要塞建设,这几年就没有消停过。

从去年开始,革命委员会更是发起了向内蒙及外蒙东部地区的大移民,据说这些地区可供开垦的土地超过数千万亩,至少可以迁移上百万人口过去。一旦这一移民计划完成,那么俄国不仅将会失去对于外蒙古的影响力,还要防备中国人通过外蒙古向中西伯利亚地区的渗透了。

这些事情都提醒着朱尔典,革命委员会并不像北京政府这么容易打交道。但是他又无法违背来自伦敦的命令,既然伦敦从大战一开始坚决拒绝中国加入协约国作战的姿态,转变为现在要主动邀请中国人加入协约国作战,可见欧洲战场已经到了极为关键的时刻,因此哪怕是中国人的力量,伦敦也想要借用了。

大英帝国在亚洲的威望来自于大英帝国过去一百年里的光辉战绩,因此如果不能取得欧洲大战的胜利,那么他在中国再怎么保持强硬的姿态都是徒劳,因为革命委员会根本不信这个。朱尔典能够想象得到,一旦协约国真的在这场大战中失利,那么革命委员会肯定会不择手段的夺取协约国在华利益的。

如遇断更,未更新,可到新站www.yumitxt.com(玉米小说网)查看最新内容。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