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69章(2 / 2)

火热的年代 富春山居 3705 字 2021-01-07

伏龙芝思考了一下后说道:“部队中的主力是远东的俄国工人、中国和朝鲜同志,此外也有越南、美国和菲律宾人。他们的训练还是不错的,士气也很好。

至于国际纵队今后受谁指挥,这恐怕要您去同国际纵队的革命军事委员会沟通了。就目前来看,他们主要还是精力放在了保护西伯利亚大铁道上,避免这条铁路被反动分子破坏…”

在抵达别拉亚训练营之前,斯大林向伏龙芝询问了国际纵队的人事组成,东方面军现在的兵力部署和西伯利亚州议会的力量等资料。让他感到轻松一些的就是,奥伦堡哥萨克领袖杜托夫逃入草原之后并没有拉起什么新队伍,东方面军现在已经打通了奥伦堡到塔什干之间的铁路运输。

俄罗斯帝国在中亚划分了两个总督区。北面是草原总督区,管辖范围覆盖了哈萨克草原地区,首府鄂木斯克;南面是土耳其斯坦总督区,管辖范围覆盖了哈萨克草原以南的绿洲地区(布哈拉汗国和希瓦汗国除外),首府塔什干。

鄂木斯克现在在西伯利亚苏维埃政权手中,而进入草原总督区的交通要道和驻军要塞奥伦堡也落入了东方面军手里。虽然整个草原总督区还没有完全被苏维埃所掌握,但是失去了这两座大城市的白卫军也只能流窜于靠近里海的吉尔吉斯地区,并不能威胁到西西伯利亚的安全了。

同草原总督区的工业带主要分布于以鄂木斯克为中心的哈萨克草原东北部一样,土耳其斯坦总督区的工业区也主要分布在以首府塔什干为中心的区域。

1865年俄国夺取了浩罕汗国统治下的塔什干,便开始在这里设立军事要塞和移民定居点。1889年跨里海铁路修建到塔什干,这座城市就成为了中亚地区的一个工业重镇了。因此到了一战之前,塔什干地区就已经是土耳其斯坦总督区经济实力和军事力量最强的地区,谁控制了塔什干,谁就控制了周边的农牧区。

俄历1917年11月7日,彼得格勒爆发革命,第二天塔什干的布尔什维克就以投票方式罢免了代表临时政府的突厥斯坦委员会的权力。11月9日,塔什干苏维埃在报纸上刊登了临时政府被推翻的电文,突厥斯坦军区司令卡罗维切夫试图用武力解决塔什干苏维埃,但是支持苏维埃的西伯利亚步兵团在铁路工人的支持下打败了卡罗维切夫的军队。

11月15日,突厥斯坦边区苏维埃第三次代表大会在塔什干召开,组建了9人的临时执行委员会和22人的常设会议。由于塔什干是一个新建成的工业重镇,受工人支持的布尔什维克不仅在此地占有优势力量,俄罗斯族移民也在此地占有优势地位。

这也就使得,塔什干苏维埃内部,不仅存在着布尔什维克同孟什维克、社会革命党人之间的矛盾,也存在着俄罗斯人同少数民族之间的矛盾,中亚的少数民族基本信仰伊斯兰教,于是又存在着宗教矛盾。

于是,在建成了苏维埃政权没多久,这个政权就分裂了。11月28日,布尔什维克成立了自己的政府,突厥斯坦苏维埃政府,成员全是俄罗斯人,执行委员会中有7名布尔什维克和8名左翼社会革命党人,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柯列索夫当选为突厥斯坦边区人民委员会主席。

边区苏维埃政权的建立,使得中亚其他地区:锡尔河省、撒马尔罕省、外里海省的布尔什维克都纷纷组建了各级苏维埃政权。这当然引发了本地穆斯林联盟的不满,穆斯林联盟中的温和派希望同苏维埃政权合作,建立一个联合政权;而激进派则要求实施中亚自治,脱离俄罗斯。

不过柯列索夫为首的边区人民委员会既不支持建立联合政府,也反对中亚人参与政权,柯列索夫声明:“在目前,吸收穆斯林参加边区革命政权最高机关是不可接受的,不仅因为当地居民对士兵、工人和农民代表政权还没有明确的态度,而且还因为在当地居民中还没有无产阶级的阶级组织,倘若他们在边区最高权力机关中设有代表处,党团还是会欢迎他们的。”

边区人民委员会拒绝中亚人加入新政权的表态激怒了穆斯林联盟,11月25日,全穆斯林代表大会在浩罕召开,会上宣布中亚自治,并组建了突厥斯坦自治共和国,成立了由哈萨克人塔尼斯贝.尤里任总统的浩罕自治政府。

不过,1918年1月1日列宁给边区人民委员会发来了电报,表示中央人民委员会完全信任边区人民委员会,并支持他们的一切决定,反驳了浩罕自治政府向中央人民委员会要求的,承认自治政府为南部中亚的唯一合法政府。

这一答复正是斯大林所起草的,他在答复中说道:“布尔什维是自主的,他们的权力是建立在支持他们的人民武装的基础上的。”

因此,当斯大林来到乌法之后,自然也就对突厥斯坦边区人民委员会关注了起来。不过,随着杜托夫匪帮在奥伦堡的溃败,得到了东方面军支援的边区人民委员会很快就用武力解决了浩罕自治政府。1918年2月18日,苏维埃军队攻下了浩罕,南部中亚由此完全纳入了苏维埃政权的管制。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