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0章(2 / 2)

火热的年代 富春山居 3672 字 2021-01-31

朱建德则有些担心的看着他说道:“您的都四武浙川成咽喉刚做完手术,现在应该在巴黎静养才对,意大利战线的问题其实交给顾、唐两位长官去处理就可以了。”

蔡锷摆着手说道:“什么刚做完手术,都手术完半年了,医生也说恢复的很好,已经没什么问题了。我在欧洲待了3年,总不能就是来这里看了场病吧。

这场大战已经全然打乱了欧洲,甚至是世界的势力分布,战后各国必然是要对世界重新划分势力范围的。我们能够站在这里,并进入到协约国最高军事委员会,和我们这些人其实并无关系,这完全是依赖于共和党吴川主席的决断和策略。

但是,吴主席什么都好,就是太过爱惜名誉了。我们现在进入了最高军事委员会,并不代表战后协约国就会继续尊重我们,因为我们并没有在这场战争中流过血。

吴主席可以用策略逼迫协约国不得不让我们进入最高军事委员会,可是这并不能让英国人、法国人、美国人,甚至意大利人承认我们确实有这个实力和他们平起平坐。我们终究还是要在战场上付出牺牲,才能让协约国各方接受,我们确实有进入最高军事委员会的资格。

可以说,意大利战场是向世界证明我国军队实力的最好舞台,我怎么可以缺席这场表演呢?”

朱建德只能保持了沉默,因为他觉得自己的上司说的很对,法国人虽然在危机下不得不接受了让中国进入最高军事委员会,但是法国人和意大利人对于中国军队的表现并不报以期待,他们倒是对日本军队还表现出了一些尊重。

虽然中国军队已经两次击败了日本军队,但是对于欧洲人来说这种消息并不值得关注,倒是日本人击败俄国人还是着实让他们震惊过一段时间的,直到今日都没有忘记。因此意大利人一度建议让日本人来领导东方军团,中日赴欧军队被组织在了一个集团军下,因此被称之为东方军团。

这种无理的要求,不要说革命委员会不会接受,就连赴欧远征军司令部都没能通过。虽然国内派出的并不是革命委员会麾下的嫡系部队,但是对于这只部队的给养和装备,革命委员会却并不吝啬。除了协约国补贴的军费外,革命委员会也提供了相当一部分经费。

这些北洋军及杂系部队抽调组建的赴欧参战部队,不仅淘汰掉了老弱病残和关系户,并补入了大量的各地讲武堂出身的年青将校及东北派出的政工及后勤组织人员,军事装备也是按照法军和英军的作战部队进行配备的。

至于部队的官兵的薪酬,正兵7.28元每月,辅兵约5-6元一月。这是指北洋正规军的军饷,地方部队约只能拿一半左右。当然,民元之后,除了一开始和南方民军作战的时候北洋军拿的是足饷,之后就是七折八扣还要被大帅拖欠拿去放债。

但是在赴欧部队中,后勤是由革命委员会负责的,每个人都有一个银行账户,每人的军饷都会直接存入个人账户,长官不得过手,从而确保了士兵能够按时拿到自己的足额军饷。

而远征军司令部和每一个赴欧部队的官兵都签署了一份合同,规定他们的赴欧作战期限为12个月,每月除正饷外还有一份海外津贴,士兵和尉官津贴等于一份月饷,校官以上则是0.5份月饷。另外每位士兵还拥有一份人身保险,安全回家可得600银元补助,伤残者可按照程度获得1200-2400元的补偿,死亡者获得3000元的抚恤。

在被打乱了原先的组织结构,又获得了高额的薪酬之后,赴欧参战部队的士气实际上要比革命委员会预计的要高。当然,在吴川看来,这只部队去欧洲就是消耗一些协约国的军费,显示一下存在感的。真让他们去打仗,他是不大放心的,一是担心被协约国小瞧,一是真死不起人。

英法政府一开始只同意给每名阵亡者1350法郎的抚恤,约合400共和元。在共和党的交涉下,才把抚恤金提高到了1500共和元,而中国政府自己再掏钱抚恤1500元一人。以欧洲战场对于人命的消耗速度,吴川自然宁可让这只部队在后方呆着的。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