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2章(1 / 2)

火热的年代 富春山居 5273 字 2021-02-02

“…上一次我已经和大家讲过了这场大战是如何爆发的,这场大战说到底就是各帝国主义对世界瓜分的旧格局不满而引发的,对于那些被迫卷入战争的非帝国主义国家而言,这场战争毫无意义。

我们中国不是列强之一,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出现在这里?因为这场战争已经扩展成为了世界两大阵营的对抗,我们甚至可以把它称之为世界大战。在这样规模的阵营势力对抗下,中国并无置身事外的力量。

要么协约国,要么同盟国,我们只能选择一方。否则我们就要被两大阵营共同敌对,在战后更将面临获胜一方的排挤。这就是我们现在站在这里的原因。

因此国家对于各位所期望的,其实只有一点,那就是履行我们作为协约国一方盟友的义务。什么是盟友的义务,就是不要承担比协约国军队更多的责任。他们进攻,我们进攻;他们撤退,我们撤退…

讲完了你们的权利,我们接下来就要说一说你们的义务。国家每天在你们每个人身上至少要花费1块大洋,这还不包括武器装备和战时的弹药消耗,而国家只是希望你们能够平安的回家…”

在操场的一角,数百官兵正围坐成一圈听着中间的军官宣讲,蔡MTODMw锷等人站在人群的外围,听了一会这位军官的宣讲内容,老实说这宣讲让蔡锷听的有些不大舒服,不过看到圈内正在宣讲的军官的面目后,他还是按捺住了想要出声打断对方的念头。

因为站在那里对着士兵宣讲的,正是远征军的政治委员唐令恺,这位在远征军中代表的正是共和党。中国赴欧远征军从倡议到组建,就是在中国政府和协约国集团的斗争,中国国内各政治力量的斗争,最终成型的。

远征军中有北洋的力量,主要是段祺瑞派系的力量,被袁世凯打压的段祺瑞在共和党的支持下,通过赴欧参战的远征军系统,整合北洋内部的力量。不过很显然,在玩弄权术方面段祺瑞要比袁世凯差的远了,所以玩来玩去最终就把北洋内部的那点凝聚力也给拆掉了。

比如,不愿意服从段氏的吴佩孚、资格过老的王承斌和段氏看不上眼的萧耀南,不是被发配到边疆去,就是被送来了欧洲,这直接导致了原本还倾向于北洋团体的王承斌和萧耀南都成了反段派。至于留在国内,段氏想要收编以为自己班底的武力,则在这些北洋军的骨干被拆分出去之后,对于北洋这个团体的认同就更为淡薄了。

远征军中另一个势力,就是以梁启超为代表的立宪民主派和旧同盟会出身的南方民党的力量了,这些人比之北洋在远征军中的实力更差,好歹远征军也是以北洋军为底子重建的军队,北洋团体在远征军中至少能够掌握到基层官兵,而这些外来者虽然有着国内外军事院校就读的履历,但是对于远征军官兵来说就是外来者。

远征军中最后一股力量就是共和党,虽然共和党代表和蔡锷他们一样,在这只军队中属于外来者。但是,共和党在这只军队中的地位却又比另外两方的地位要高的多,因为从远征军开始组建到赴欧的过程中,后勤和组织工作都是共和党所控制的。

如果说,一开始远征军组建的时候,王承斌、萧耀南这些老北洋军官还能依赖旧日的关系管住下面的官兵,但是随着远征军的组织结构不断优化重组,也就是不断的淘汰掉不符合远征军标准的官兵,并补入新兵和提拔有能力的基层军官后,远征军就开始脱离北洋军的旧体系了。

特别是在共和党确保了远征军高标准的后勤补给之后,哪怕是那些军中的中层军官也开始有意识的远离过去的老上司了,这也是王承斌在蔡锷面前表示不满的缘由。哪怕是蔡锷也不愿意和唐令恺进行正面的冲突,哪怕对方的宣讲颇有动摇军心的意思。

因为脱离了共和党,谁也承担不起对远征军的后勤保障。远征军之所以能够站在意大利的土地上拒绝接受意大利人的指挥,而意大利人还无可奈何,就是因为远征军的后勤是独立的。而且,意大利进口物资的商船三分之一来自于中国,对于这些商船的护航任务也是由中日地中海舰队负责的。

蔡锷考虑到这些也只能长叹一声,他在欧洲呆了这么久也不是白呆的,像欧洲人打的这种战争,和指挥官的指挥其实没有多大关系,主要还是依赖于国力的对耗,没有后勤物资就是拿破仑复生都没用。

德国人的皇帝攻势之所以会失败,不是德都四武浙川成国军队不够勇敢,德国的指挥官不够出色,而是德军的后勤出现了问题,这才让法国人有时间重整防线。否则,不管德国军队继续攻击英国军队,把英国人赶下海;又或者在突破防线后直接冲向巴黎,拿下这个没有做好防御准备的城市,至少都可以给协约国一个重击了。

于此同时,刚刚还保持着安静的官兵们,听到唐令恺提到他们应当承担的义务时,终于有了一些反应。一些人对于唐令恺说的,国家希望他们每个人都能安全回家表示不信,因为国家把他们送来欧洲不正是为了让他们上战场打仗的吗。

看到这些士兵们对唐令恺提出了质疑,蔡锷也有些愕然,在他所呆过的军中他可没有见到过这么大胆的士兵。不过他看到站在圈子里的唐令恺却丝毫没有感到不悦的意思,反而笑呵呵的向着提问的士兵回话。

“士兵同志们,我说的可是实话。你们自己想一想,你们要是毫发无损的返回国内,国家只要支付600元;但是你们要是身体残疾的的回去,国家至少要支付1200元以上;至于阵亡在欧洲的,国家付出的就更多了。所以,对于国家来说,大家能够毫发无损的回国内去,是最合算的。而这也是你们的主要义务。”

有士兵就有些疑惑的问道:“我们也都想毫发无损的回国啊,可除非不上战场,要不然怎么能够保证不受伤呢?”

唐令恺随即回道:“如果有正当的理由,我们自然不会把你们送上战场,比如协约国不肯告诉我们作战计划和试图让我们单纯的成为壕沟补充兵源。

但是当协约国把作战自主权力和作战计划交给我们之后,我们就不得不按照协议履行我国在协约国阵营中的义务了。所以,我们对于同志们的要求就是,在履行了自己的职责前提下,尽可能的保存自己,我相信这也是同志们的愿望。

而如何在履行自己的职责下保存自己,首先同志们就要跟随集体行动。我要提醒同志们一点,这里是意大利,你们中的大多数人都不会意大利语,假如你们脱离了集体单独行动,几乎不可能有返回营地的可能,这里的意大利人对于有色人种的歧视态度,我相信大家这几个月来应该是领受过了。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