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1961年1月11日(2 / 2)

跑道上,歼轰-7的起飞异常顺利,在地面滑跑,速度越来越快,拉起,升空。

虽然歼轰-7的设计最大起飞重量是32吨,但这架原型机现在空挂载、半油,全重也就22吨多一点,起飞还是很轻松的。

“三个副油箱、两枚反舰弹或巡航弹,作战半径1400公里;一个副油箱、四枚反舰弹或巡航弹,作战半径900公里;或者也可以挂载四枚制导炸弹或空地导弹;还可以采用近距离支援方案,两组低阻航弹和两个空地火箭弹发射器。常司令员,现在还有必要搞这种无制导的空地火箭弹吗?”

屠基达问常乾坤。

“那当然有必要。总有一些情况下会用得着的。”

……

“我们没有提前一两天来,现在火箭已经在加注燃料,6个小时后就要发射,大家就不要去发射场遛弯了。”

钱学森提醒航天办公室这边的成员。

唐华:“去年10月,苏联拜科努尔发生的事故已经在航天系统全部单位通发,而且至少学习过两次,大家可不要把这个教训不当回事啊。”

现在一行人在距离发射架2公里外的钢混建筑里面远眺正在加注燃料的长征-3运载火箭。

直径3.4米,高35.5米,起飞全重205吨,第一级发动机总推力304吨。

长征-3的第一级发动机终于不能再用一台发动机搞定了,而是装了4台推力76吨的发动机,四泵四喷口。第一级和第二级的燃料都是偏二甲肼-四氧化二氮。

火箭的个头虽然比长征-1和长征-2大了很多,但有些结构却变简单了,总共就两级发动机,两级就直接把卫星送入近地轨道。不过在风云二号A卫星上还携带了火箭发动机和一些燃料,以让卫星准确泊入倾角98度的极地轨道。

倾角98度的意思,就是如果按赤道投影的坐标来算,它是和地球的自转方向反着飞的。

1月11日晚8时。

“要准备发射了。”

“点火了。”

天已全黑,远处的发射架的亮度突然增大起来,原先用来照亮发射架和火箭的探照灯一下都变得黯然失色。长征-3号喷出橘红色的尾焰,涂着五星红旗和三色东德国旗的火箭很快离开探照灯的范围,箭体隐在黑暗中,远处看就只有一把火焰在渐渐上升。

升上高空之后火箭转向,和“六分仪”系列卫星一样,风云二号也是大倾角轨道,火箭第一次转向就奔着正南而去,慢慢消失不见。

控制室里大部分人已经不那么激动了,这已经是中国的第11次航天发射、应该是第10次发射成功。但是第一次来到太原看火箭发射的贝尔·丢勒可高兴得不得了。

“噢噢噢!噢噢噢!”贝尔·丢勒一蹦老高,嘴里一边喊着,一边和控制室里的十几个人挨个击掌庆祝。要是现场有一瓶香槟,丢勒可能会拿起来撬开,喷自己一头一脸。

“台州测控站遥测信号正常。”“鸡冠山测控站遥测信号正常。”

好了,长征-3号飞出了中国遥测站范围,要等90分钟后它绕地球一周,出现在新疆上空时候的信号了。

“61年长征-3的任务,发射四枚风云二号,ABCD星,一枚高分一号,一枚低轨通信卫星试验星,一枚电子侦察卫星试验星,”在等风云二号重返的这段时间,钱学森在纸上写着今年的航天计划,“风云二号的备份星你准备了几枚?造五枚会不会有点少,但六枚好像又有点多。”

唐华:“第一批生产了三枚,如果前三枚全部发射成功,那么第二批就只生产两枚;如果前三枚有失败的,第二批就制造三枚。”

钱学森:“今年7枚卫星入轨的任务,不多不多。还可以安排两次东风-5的试射。”

唐华:……

每年入轨7枚卫星,这可是90年代中国才有的发射频率呢。

不过现在是冷战年代,也是太空竞赛的年代,看苏联和美国往天上打的火箭、弹道导弹的数量,中国这只算是个小头。

“长三捆可以在12个月内首发吗?”唐华问。

“最快明年1月11日首发。”

长三捆,有长征-3K4和长征-3K2两种构型,分别捆绑四个助推器和两个助推器。

本历史位面的助推器劲儿更大,用的是长征-2/东风-3的第一级,每个助推器一台一泵四喷的120吨推力火箭发动机,长征-3K4的起飞总推力是784吨,最大起飞重量可以做到接近600吨,可以把14吨载荷送入近地轨道。

在长征-3K4的第二级上边再加一级氢氧发动机是长征-4K4,三级推进可以把4~5吨的载荷送入35800公里的地球同步/静止轨道。

所以按照唐华的计划,长征-3K4和长征-4K4应该都要在1962年拿出来,反正这两种火箭大部分结构是相通的。

……

沈阳,北陵机场。

“这下可好了,大雪下了一天都不停,赶不上1月11号了。”

第一架组装生产的歼-6战斗机本来已经准备妥当,但茫茫大雪阻断了歼-6首飞的计划。

1月11日中午,沈阳的雪稍微小了一点,沈飞赶紧把歼-6从机库里拖出来,同时清扫跑道。但飞机拖出来没多久,雪又变大了。地勤人员只好把歼-6又拖回了机库。

“刘部长,1月11日是个什么日子,是不是有些讲究?”黄志千问道,“早两个月前就通知大家准备在1月11日搞个大事情。”

“也不是必须1月11日这天,左右两天时间都可以。”说话的是机械工业部部长刘鼐,“两个月前还不能告诉大家原因,不过现在可以说了。1月11号左右,我们航天部门要发射一个大火箭,把一个大卫星送上天。所以机械工业部门也凑凑热闹,各研究所各局,把自己搞的高精尖玩意差不多也在这段时间放出来,就等于是扎堆报喜吧。”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