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六章,中华经济圈的概念(2 / 2)

“……发展中的中华经济圈。”

“1967年,我们首次在贸易和发展报告中使用了‘中华经济圈’这一概念。这是一个地理、制度、民族混杂的划分方式,既包括东亚国家,也包括东南亚国家;既包括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等实施民主制度的国家,也包括中国、越南、朝鲜、老挝等社会主义国家;既包括有成规模华人移民的国家,也包括华人很少的朝鲜等国。”

“虽然中华经济圈的概念还存在争议,但中国是该经济圈无异议的核心国家。1968年,中国宣布其外贸额(进出口总值)首次突破200亿美元,其中出口104.4亿美元,进口100.8亿美元,当年贸易顺差3.6亿美元。”

“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是,日本的外贸额连续第二年下跌,从1967年的210亿美元降至191亿美元。”

“最近三年,中国的对外贸易额增幅80%来自与东亚、东南亚及西方国家的贸易,对苏联及东欧地区的贸易额只占总增加值的20%,不过即便这样,中国与苏联及东欧地区的贸易额净值在过去三年也增长了16%。”

“1967年底,中国预计1968年的工业产值增长率为12%,工农业产值年增长率为10%。1969年1月底,中国的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字显示,1968年的这两项产值增长率都达到了计划要求。”

“鉴于国内需求强劲、私人消费增加和基础设施投资扩张 ( 特别是在中国的对外战略的重点扶持下 ),东南亚国家的经济增长也保持稳定。但人们对此也存在担心,这些趋势可能因全球冷战对峙形势的突变和美中关系恶化而重归于无。东南亚地区有多条世界级的战略水道,这一地区一直是美国念念不忘想要控制的区域之一。”

“在中华经济圈的发展中,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那就是人民币贸易的出现。”

“据关贸总协定的报告显示,自50年代末起,中国与越南的贸易开始使用人民币。但越南即便不使用人民币,也会用卢布与中国进行贸易。1968年1月,中国与新加坡的贸易协定中,明确了中新两国的贸易为人民币、美元双币并行的模式。”

“中新贸易使用人民币,很可能会成为中华经济圈未来最大的变数,它对世界贸易体系的挑战,很可能是二战以来经贸领域最大的变数。”

……

北京。

“1月份已经有一些外国机构出年度报告了,中国的外贸增长速度可能把他们给吓着了,但其实我们并不是外向型经济的国家,我们国内七八亿人的生产和消费,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内循环经济体。”

对这些外国经济和贸易研究机构的分析,唐华就只评价了一句。

王鹤寿:“确实是够巨大的,现在各工业部门下面的工业企业也是够巨大的。”

唐华:“国有骨干企业成规模以后效率会明显提高,一来便于统一采取技术革新措施,二来也是减员增效,一个集团公司只需要一个总经理,如果还是好几个小厂,那就得备好几套厂领导或者公司领导班子。”

王鹤寿:“但现在在一些细分行业,国有骨干企业既有巨型跨地域企业,也有中小型企业,小型企业确实在技术革新、生产效率方面搞不过大企业,经营数据越来越不好看了。”

唐华:“小型国企今后的发展趋势就是不断合并,小合成大。”

李强:“个人计算机和游戏机,这两种基于微处理器技术的产品,现在预定是1969年10月1日统一投放到西方市场,宣传行动现在也该开始了。”

林海云:“4月份的春季广交会预热,9月底10月初的秋季广交会全面铺开。4月份的广交会我们会设置一个……‘街机厅’,对就是这个,对客商开放体验。然后个人计算机也同样有一个单独的厅。”

李强:“关于游戏卡带的问题,卡带真的打算在买街机的时候免费搭配?”

唐华:“游戏卡带的盗版太容易了,我们如果靠游戏赚钱,就目前来说肯定是一大堆的盗版,到时候我们在美国的大使馆,打官司都能忙死。”

李强:“那以后要是这种游戏机出了新款游戏,我们怎么加进去?尤其是现在新出现的民营企业,我知道中关村就有5家公司业务有计算机游戏,22家公司的业务里有游戏机游戏。”

唐华:“国内的知识产权法规执行得倒还可以,他们在国内市场可以走售卖渠道,国外山高皇帝远,真没办法,只有外贸部来代理他们的海外业务了,其实就是买断海外发行权,我们把他加到新出厂的游戏机里去。”

……

1969年第一批推出的两种个人计算机整机,XS3725处理器的标配版本,中版2999美元,苏联组装机2888美元。XS6502的标配版本4999美元。游戏机使用XS3725处理器,售价也是2999美元。还有一种家用游戏机,家里有电视就可以打,这个小盒子是1999美元。

XS3725的计算机其实也能运行大部分的街机游戏,而且还能编程、做计算。但是……它的显示器是14寸的,而街机是18寸的。

推出个人计算机既是美国已经出现了PC萌芽的回应,也是这几年国内工业总产能大幅扩张给了释放“大杀器”的物质基础。

个人计算机推出后,不管全世界对计算机的需求有多少台,中国国内都能把这个市场包圆了,最多放点芯片给王安公司做组装机。四个芯片生产城市可不是开玩笑的。最弱的那个“小弟”——桂林,芯片厂也能生产XS3725和XS6502。

中国国内个人计算机数量则是另一个考虑因素,现在国内PC机的用户终于有了成批的个人/家庭购买者。

现在国内“学生机”(个人计算机)保有量75万台,政府部门、工厂公务用机44万台,大中小学、科研机构用机29万台,个人购买的2万台。

但这2万台计算机里面,有1万台是1968年卖出去的,7000台是1967年卖出去的。

在职级工资差异分化、绩效工资普及之后,35~40岁、中专文化、技能职级提高速度正常的职工,理论上可以往家里搬一台计算机,而且——这个年龄段的职工,刚好是家里的娃娃上初中的年纪。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