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听从中央的意见(1 / 2)

“你好,我有紧急的事情要见主席同志。”卢加科夫和翻译站在主席的院子前。

“对不起,你不能进去,首长正在睡觉呢。”

卢加科夫看看表,已经过12点了。“那我在这里等一会儿吧。”

“你们至少要等一个半小时,”警卫员小声说道,“首长早上七点钟才躺下。”

“什么?!同志,这件事情非常重要,我们想尽快得到准信,从蒙古到延安的飞机现在越来越不好飞了……”

“什么紧急,什么飞机?小黄,是谁来找我呀?”屋子里,一个浓重的湖南口音在说话。

主席愤懑地从床上爬起。出到门口,接过翻译递过来的电报的翻译稿看了两眼,原来就头昏脑涨的主席觉得头更大了。

一点四十分,总司令、叶军长、刘副主席、任书记等人来到了主席的院子。

“这两个苏联同志,睡觉都不让我睡安稳,12点钟把我叫起来。”主席指指卢加科夫和翻译,“你们都看看电报吧。”

局委和军委大佬们看完电报,都面无表情一句话不说。

“苏联科学院看过了,唐华同志在延安大学讲授的理论和好几个公式,此前没有出现在任何地方。”卢加科夫说,“苏联科学院未曾进行过这个方向的研究,而且我们也能确认,美国也没有获得过这样的成果。这是唐华个人的学术发现,而且很显然,他的发现极具价值,如果能够率先实践和应用,那么会极大地促进科技和生产的发展。”

“一个电报就过来问我们要人,苏联方面又不给我们实质性的帮助,哪有这样的道理。一个人又懂情报又会参谋,以后还能搞工业科技,你以为这样的人随便抓就抓一把么?”主席说,“要不你们把小黄领走好了,也是高个儿帅小伙,大眼睛,英语现在都会说not?at?all了。”

“主席,黄晓明是昨天值班的同志,我是李银桥。”警卫员尴尬的小声说。

“主席同志,”卢加科夫说,“我要动身来这里的时候,刚刚收到一封莫斯科的电报,上级同意派出10个由高级工程师带队的技工小组,以非军人身份,在哈尔滨和大连协助你们维护机器、组织工业生产。”

“我看,不如把小唐叫过来一起商量吧?”叶军长说。

“唐华下午不讲课了吗?”任书记问。

“不讲课了,现在还没走的只剩下部分鲁艺的学生,所以唐华改讲现代音乐艺术了,时间也改在晚上7点到9点,鲁艺主楼的芳草地。”叶军长说。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