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新城(1 / 2)

缅甸风云 汉客 5514 字 2021-08-03

吉普车穿行在高山峡谷下,两侧山峦陡立,云雾缭绕,宛如人间秘境。

张扬仰视着山巅上巨树,再次忍不住为之感叹。

中缅公路峡谷段不愧是根据地风光最美的地方,每次通过峡谷时,人们都会情不自禁地观赏这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只可惜的是,这个国家一直战乱,大好河山风光却不为海外游客所知。

出了峡谷,视野豁然开朗,一个山间盆地就在天边山脚下。

“盘山公路修好了?”

“修好了!第二工程团主力转移到兴威南边,正全力重建腊木桥。”

吉普车沿着蛇曲般的盘山道往下开,张扬细数了一下,大概有6个大转弯,用时25分钟。

下了山道,张扬开心的笑了。

去年为了阻止敌人进攻,部队一度炸山造坍方,将盘山公路封死。

出山作战时,紧急修通了下山通道,但只能低效慢速通过。

战役一结束,工程团就着手改造山路,经过一定的裁弯取直后,大转弯从13个变为6个。

路面宽度从5米宽,变成10米宽的两车道,并铺设了钢筋混凝土。

大改造后,单车通过时间从一小时缩减到25分钟,大大提高了通行效率。

下到盆地,司机兼警卫小李放松下来,说道:“要是能打通隧道就好了!下山只要几分钟。”

李易是第二批驻港战士,他见识过香江海底隧道。

张扬笑道:“革命胜利以后,我们就抽出精力,修我们的隧道和高速公路。”

车内随从一致点头,大家对未来充满了憧憬。

兴威临时县委门前,杨开元等县委领导迎接首长的到来。

“开元县长,你好啊!”张扬笑咪咪的说。

杨开元故作严肃的说:“书记,咱们根据地没县长这个职位。”

“现在没有,以后会有的!”

“那我到那时,再看能不能当个县级干部!”

杨开元说完,大家都笑了出来。

张扬亲切慰问在场干部后,在杨开元的带领下,走在新修的水泥街道上,视察新生的兴威县。

原县址经历炮战、大火和轰炸后,遍地残骸,几无完好建筑,要在烂墙碎瓦上重建县城成本将会特别高。

单是清理废墟就要耗费一两个月时间。

经过滇省专家评估后,旅部决定选新址,再建一座小镇。

原兴威县城也不过十几条街巷,建一座同等规模的城镇,总工程量也没想象的大。

去年十二月,第二工程团就进驻兴威,在华夏专家指导下,在旧县城东边5公里的山丘上,新建新城。

同时,废墟清理和赈济灾民工作同步开展。

九旅承诺为幸存镇民修建不低于原房屋标准的新居,并提供临时住所和工作岗位。

跑在乡下避难的镇民,在战争结束后,回到已变成废墟的家,只能望着一片焦土欲哭无泪。

认命的镇民只能自认倒霉,和祈求佛祖保佑,并不敢找部队麻烦。

几十年来,缅北战乱不断,遇到了兵灾,老百姓习惯于自认倒霉,从没有肇事者主动赔偿的好事。

不过很快,一则大好消息传遍废墟,让埋头清理废墟的百姓心生波澜。

电子喇叭里,九旅承诺为灾民提供救济粮和新房,并为每一个人提供工作,直至新家安定。

随喇叭而来的,是遍布废布墟的招工点。

工程团聘用所有灾民,将他们组织起来,壮年劳动力参加清障队,妇女归入后勤队,干一些洗衣、做饭、挑土等较轻的活。

孩子也召集在一起,年纪大的参加少先队,帮着维护秩序,小的就在草棚里,由临时调来的老师教识字。

人人能吃饱饭,干活就有工钱,兴威灾民很快就安定下来,不再惶恐不安。

在干部组织下,五千余镇民发挥出极大的积极性,兴威县一天一个模样,一栋栋木屋、一条条街道次第而成。

张扬到这里考察时,山岗上已经建起8排长条木屋,规格和木姐搬迁山民的临时房一致,但规模却大了数倍。

杨开元指着连片工地,说:“再过三天,最后一批木屋就可建成。我们可以确保每户灾民都有独立的木房,并能保障干净水源、公共卫生的基础需求。”

张扬满意的点头。

能将五千多灾民组织起来,高效的投入重建中,是一个难度很大的系统工程。

这片工地上,还有数量繁多的工人、干部、士兵,加上灾民,总人数将近七千人。

根据地本部建设,工地分散在各处,最大的用人工程木丝河大坝,最高峰时也不过2000人。

管理这么大的工地,九旅一点经验都没有。

杨开元带领的团队,能做的这么好,超乎张扬的预设值。

“兴威临时委员会还能接受多少工人?”

杨开元不犹豫的说:“多三千人都没问题!组织体系搭好了,再来几千人压力也不大。”

“不过,问题在于后勤,粮食、肉蔬才是关键。”

张扬想了想,说:“那就接收5个民工大队。”

局势稳定后,滇南百姓源源不断地抵达木姐等地,人数远超去年此时。

人来了,九旅就舍不得他们走,那就要提供充足的工作岗位,毕竟民工是来赚钱养家的。

12月,根据地一共安置了4万多民工,各大工地人满为患,一度超过了用工负荷。

好在新年一过,就是农历腊月,1月27日是除夕夜。

赚再多的钱,不就是为了过一个好年。

所以1月开始,农民工陆续结清工资,回家过年。

到月中时,根据地又回到冷清常态,就连本土农民也要回家过年。

靠近边境的少民受华夏影响很大,他们也喜欢过年。

就算如此,根据地依旧滞留了五千多北地民工,他们明确表示不回去了,又或者只回去三两天。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