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6章 残酷十倍的剪刀差(2 / 2)

缅甸风云 汉客 4524 字 2021-09-05

轰轰烈烈的公社,背后的经济逻辑就是集中土地,为工业品腾出市场,和贡献最廉价的农产品。

这也就是所谓的剪刀差。

小农经济可没法容纳收割机、拖拉机等继承自苏联的大黑粗机械,唯有大农场、大公社才可能消化产能。

这几年,张扬北上滇省时,一定要到滇省各地农村走一走。

这不是操心华夏内政,而是为了比对根据地农村,以检讨和印证自身施政的优缺点。

每次从滇省农村回来,张扬的心情就坏上几天。

这时代的农民太苦了,在滇西,一条裤子轮流穿是普遍现象。

兄弟同妻屡见不鲜。

同期的城市户口,工人大爷们却有吃有穿,月工资中位数在28-36元之间。

这就是剪刀差!

这就是工业化!

张扬走出临时住所,仰头南望,喃喃自语道:“十倍剪刀差啊!”

同样是种小麦,华夏农民虽然拿不到应有的收入,但起码能多劳多得,日子有个盼头。

但缅中山区的农民呢?

同样是出售一斤小麦,却只能收到2分钱(6缅元),与华夏农民差了近十倍。

残酷了十倍的剪刀差!

比割韭菜还狠。

没有经历过革命的军政府统治者,毫无吝啬的压榨着每一分民脂民膏,涸泽而渔到令人发指。

叹气后,张扬苦笑起来。

田间的6缅元收购价,还不是到手价格。

小吏收购粮食时,一定会巧取豪夺一番的,什么踢谷斗、多收三五斗,古今中外皆如此。

喝小民血,并不是华夏小吏的专属。

继承自大英殖民治理法制的缅甸官僚体制,腐败更甚,掌握了一套更本土化的剥削制度。

细想下来,生民的残酷更是令人难以想象。

剥开表象,全是血淋淋的真相。

缅甸农民是拿不到6缅元每斤的统购价的。

出售完粮食,农民又要从国营商店里买日常必需品,又要被盘剥一遍。

军政府统销统购了三千多种产品,覆盖了社会民生的各个角落。

农民想要过好一点,只能铤而走险,到黑市去交易。

主持黑市的幕后黑手们,不还是军政府的掌权者。

白天执掌国家政权,晚上日进斗金的,黑白两面皆是他们。

只要在缅甸生存,无论百姓怎么发挥小聪明,总归要被统治者来回剥皮,敲骨吸髓。

若张扬不穿越,再过几年,奈温政府就被迫接受联合国的提议,承认缅甸是世界上最贫穷国家。

这样就可以接受联合国、世界银行等国际机构给予的经济援助和美元贷款。

呵,居然比非洲国家还惨!

可见军政府执政之无能,连津巴布韦都比不上。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津巴布韦经济还是不错的,人均GDP也就比缅甸高几百美元。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缅甸人均GDP五年一大波动,现今已经降到200美元以下了!

而且下降空间还很大,还会往下掉的。

人民不愤怒吗?

积攒在三千万人民心中的怒潮,迟早要爆发!

如此残暴、无能的独裁政府,必须要推翻,人民必须要革命!

革命才是唯一的出路!

它必须是唯一的出路!

新缅共必须要成为革命的领导者,成为人民的代表。

在兴威新城的山岗上,张扬仰望星空,更坚定了加快革命进程的决心。

水深火热中的人民,需要抓住一根求生的稻草。

只要能推翻军政府,迎来新生,人民就愿意跟着红旗走,占人口绝大多数的农民一定是革命的坚实后盾。

“向南,一路向南,到广阔的农村去,那里大有可为!”

喃喃自语到声如洪钟,张扬的眼神愈发的亮。

这声话语似乎惊扰到屋外的警卫,突起的脚步声一下子吓住了蛐蛐的鸣奏,张扬也从头脑风暴中惊醒。

“想太多了,可不好,明天还有工作要做的。”

自语一声,张扬推开门,去和4位值班的警卫说几句话,然后就回屋心满意足的睡下。

小院里的宏愿,似乎弥散在夜色中,不见踪影!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