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团练总兵(1 / 2)

大明再起 白色孤岛 4048 字 2023-01-19

“没有想到有如此多的精壮前来应募。”

望着兵营外那数以千计的精壮汉子,贴身太监曹洪文也是相当的惊讶。

俗话说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

现在到处烽烟四起,战事不断,当了兵也就意味着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了,随时可能去见阎王爷。

大多数的普通百姓宁愿去讨饭,也不大愿意去冒着性命危险当兵的。

昨日朱由榘派人贴出告示,要招募敢死营的兵。

不仅仅漕运总督路振飞觉得难以成事,贴身太监曹洪文也觉得估计没有多少人来应募。

原因无他,现在的局势危如累卵,摇摇欲坠的大明朝正在滑向深渊。

除了那些忠于大明朝,和大明朝捆绑的难以解开的既得利益者外,绝大多数人都觉得马上要改朝换代了。

他们都对李自成的大顺军翘首以盼呢,渴望在新的朝廷获得一席之地。

就连分守各地的大明军将也是处于观望的一个状态。

虽打着大明的旗帜,要是觉得形势不对,马上就会献城投降。

实际上这是一种大势,所有人都看得明明白白。

现在继续的应募去当大明的兵,去和李自成的大顺军拼死拼活?

那不是脑袋被驴踢了吗?

漕运总督路振飞别看一天调兵遣将,实际上他对于局势的发展也相当的不乐观。

他现在就是尽力的守住两淮,要是两淮守不住的话那就撤向长江以南。

要是再守不住的话,那就只能以身殉国了。

虽然他对未来充满悲观,可是他是不愿意从贼的。

在这样的局势下,颖王朱由榘愿意折腾,那就折腾去吧,他也懒得管了。

反正抵挡贼军,要是能够多一份力量也是好的。

只是他们远远的低估了钱财对于百姓的吸引力......

所谓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相对于那些观望局势,准备随时改旗易帜的各地官吏军将而言。

百姓则是没有想那么多,他们想的是吃饱饭,活下去。

打仗导致很多营生都瘫痪了,当兵能够吃粮,还有丰厚的军饷可以拿,为何不去?

要是真的上战场拼杀了,到时候再说吧,先将眼前熬过去,至少不饿肚子。

所以当朱由榘贴出募兵告示的时候,相当多的人前来应募。

“放他们进兵营,开始遴选精锐悍卒。”

现在大明朝摇摇欲坠,所有人都看着眼里,也都很明白。

原因其实相当的简单,那就是精气神都没了,信心崩塌了......

军队在战场上一败再败,京师又沦陷,皇帝都死了。

这对于大明朝的官吏百姓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打击。

在这样悲观失望情绪的影响下,难免会让人觉得大明朝没有救了,要改朝换代了。

现在九成九的人都觉得,李自成将会成为这一片土地新的皇帝。

可是谁也不会想到,最终会是关外风俗不同,语言不通的鞑虏成为这片土地新的主人。

现在朱由榘需要做的是尽快的组建一支精锐新军,打几个胜仗,先把军心人心稳定下来,改变悲观失望的情绪。

李自成的大顺军看似人多势众,打得大明朝一败涂地,可是那都是假象而已。

大明朝的精锐部队都放在辽东和鞑虏作战,要是全部内调打李自成,李自成早就亡了。

李自成连大明朝的精锐边军都打不过,更别说打得过鞑虏铁骑了。婷阅小说网

所以最终能够抵御鞑虏占据中原的,还是得靠摇摇欲坠的南明朝廷。

李自成是靠不住的,他手底下能打的就老营而已,其他的都是乌合之众。

过不了多久,现在李自成和满清鞑虏就会在山海关附近决战,所以留给朱由榘的时间不多了。

一旦李自成败亡了,那南明将会成为鞑虏的下一个征伐的目标。

在朱由榘的吩咐下,威风凛凛的王府侍卫们打开了兵营的辕门,将聚集应募的精壮放入了兵营校场。

站在点将台上,朱由榘放眼望去,黑压压的一片。

粗略的估计,第一天来应募的精壮估摸着就有四五千人之多。

看着这些人的穿着打扮破破烂烂的,大多数都是穷苦百姓,也有一些乡勇兵卒混在其中。

“董文锐,按照本王所讲的方式,去选兵吧。”

朱由榘收回了目光后,对站在自己身旁披甲的董文锐吩咐道。

“卑职领命!”

董文锐也是抱拳领命,声如洪钟。

董文锐是盐商董承业的儿子,年方二十五岁,长得膀大腰粗的,魁梧有力。

当初董承业生这个儿子,是想要他通过科举考试光耀门楣的。

谁知道这个儿子不争气,虽上了私塾,可是却连县试都通不过,童生的资格都拿不到。

要是放在以前,商人的后代是没有资格参加科举考试的,毕竟商人的社会地位低。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